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侯管事倒不怯場,就站在堂下侃侃而談,從府治下幾座煤礦的地點講起——陝西省煤碳資源豐富,漢中雖不是其中最有名的煤碳產區,卻也有兩縣是產煤的地方:有六處在府城東南數百里外的西鄉縣,一處在府城上游的沔縣。
西鄉煤瘦,沔縣煤肥。
瘦煤不易出焦,亦不結炭膏,越是肥煤越容易煉出煤膏和堅固耐燒的焦炭——這時候還叫鐵炭。
沔縣距府城不過六七十里,又有漢水貫通,煤採出來用船運到府程只消一兩天工夫;而西鄉縣到府三百里,既無水路相通,又在漢水南岸,運程運費都比沔縣的煤高上數倍。
所以……
他宋時朝侯管事點點頭,打發他回去,含笑問道:“本府打算就選沔縣採買煤膏、煤炭,再尋幾個燒鐵炭的匠人來指點,將來在府城外建個窯燒取炭膏、鐵炭,如此還可稍降成本。若城中貧民無業維生的,也能叫他們到窯場賺些生活,三位賢兄可有什麼意見?”
這還有什麼意見,誰能在沔縣買著煤,還非要往西鄉縣買的?至於那窯場,也是有利無害,大人要建便建。
三位大人輕鬆地笑了起來:“府尊大人說得這般明白,便是三歲小兒也知道這樣安排最好。”
宋時亦含笑點頭:“本官方才召石堰寺灰場管事侯某問對,他說沔縣礦山裡有官私幾處煤場,私人的倒比官家的質量好、價錢低。本官有意叫他領路,尋個咱們府衙的自己人隨周王府買辦同去,轉遍各家煤場,記下那些東西的實價,回頭府裡再用時也好按實價買。”
官營的礦場隸屬工部,不是他們這些地方官說改就能改的。
但他宋時,一個有良心的地級市委書記兼市長,堅決不能看著他治下的漢中府地區長期存在這種仗著自己是國有礦場就懈怠工作、私自提價的毒瘤企業!
要是他們的採購團真查出這些問題來,他就要向右僉都御史桓大人實名舉報這礦場!
他不動聲色地打算著如何同黑惡勢力作鬥爭,趙同知忽然起身問話,打斷了他的思緒:“大人打算提拔哪個書辦去沔州買煤膏?”
宋大人回過神來,朝下掃了一圈,眼中含著點似笑非笑的神氣:“本府初來,怎麼會挑人?這卻要請趙兄同苑兄、程兄各薦賢才,列出年資、實績,看哪個書辦更能幹、更沉穩可靠,能得三位賢兄共舉的,便選哪個。”
他這大領導選人,下面的部門經理都可以舉材不避親嘛。不過推薦之前把實績拿出來,光憑著他是哪個領導的兒子、哪位關係戶塞進來的就硬往上推,可別怪他不答應。
原本按官場的規矩,這種採辦的好事都是知府安排心腹,或是他們要安插什麼人上去,也得分潤些好處給同僚。然而這位大老爺卻是任人唯賢到了極處,凡提名的,都要詳審履歷,還要叫人上堂朝朝相、問問話……
還出了些口算題,叫人當面算出數來。
被舉薦來的文書人裡或有應答不對的,算數不準的,自家在眾目睽睽下丟了人,灰溜溜地下去不說,他們三個推舉的坐在堂上也跟著丟臉。
這場會開得十分熬人,等到宋大人終於挑出了個會算帳、文字好、三十出頭、年富力強的胡書辦交託大事,三位陪座的大人也都累得有些氣虛出汗。待出了正院,回憶起方才那場會,真是又羞恥又後怕:
莫不是以後做事都得這樣開個會再定吧?難道什麼大事小情都得當著大人商量明白?
哪個做外官的沒有些私心、不養些私人呢!宋大人果然是個不識人間煙火的翰林出身,自己不貪權、不愛財,唯賢是舉,也要拉著大夥兒一塊兒做神仙?
馬同知心間縈繞著些清愁,卻還是忍著幽怨拉住苑、程二人,低聲囑咐兩人:“宋大人是個三元及第的名士,又是周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