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地方的人物誌就行了。
說罷又羨慕地問宋時:“兩位大人將來有何打算?”
從前宋三元是五品的官職,和他們一樣,如今也升了兩級,和桓凌比肩,他們稱呼起來倒方便了。
反正他二人不分彼此,叫一聲大人,誰答都一樣。
兩位大人手裡還捻著萬民傘的綢條,卻已抬起頭來對視一眼——那一眼平平淡淡的,在長史們看來也沒什麼意思,他們倆卻像是一剎那間已交流過千言萬語似的,同時露出深深的笑容。
宋大人的眼神雖捨不得挪給他們,卻也十分真誠地答道:“早前戰事最膠著,我與桓兄每日從半夜忙到天明時,就曾對他說過:待這場戰事大勝之後就要辭官。”
嘶——怎麼連宋三元這樣能下田、能開礦、能興工業,還能騎馬踏遍陝西省的幹才,都曾忙累到想辭官嗎?
這種心思不是他們這些原本只打算當個普通親王府屬官的文弱書生才有的?
褚長史自從他被聖旨點為少詹士後便有些敬畏,不敢再像從前一樣玩笑。如今聽說他也曾有自己這樣普通進士的煩惱,這因官職變動帶來的隔閡彷彿也消減了,又和從前一樣地玩笑道:“那如今呢?”
如今他們都將調回京城,翰林院就是個清閒衙門,詹事府少詹事幾乎是個鍍金用的虛職,宋大人還想辭官麼?
宋時也笑吟吟地看著他和司馬長史,輕輕點頭,答了一句絕不似玩笑的:“等這場戰事結束,我就打算辭官。”
這是玩笑,還是……不會當真要辭吧?褚長史的臉色都有些變了,瞪起一雙快圓成杏核兒的大眼看向桓凌。
你夫人……夫婿……唉,宋三元說要辭官你也不勸勸,這不是成心嚇他們這些下屬嗎?
桓大人卻是既收到他的眼風,也沒聽到他無聲的質問,包容地對宋時點了點頭:“等咱們辭官了便從近到遠,遊遍全國。若高興了也收幾個弟子,帶著他們一起遊學,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一個宋詹事要辭官不夠,桓侯爺怎麼也說起這種話來?
別說褚長史受驚,司馬長史也按捺不住心中驚駭,脫口而出:“你們夫妻當真放著大好前程不要,竟要辭官?”
因為當官救不了小冰河。
別人不知道,宋時卻知道未來幾百年裡會出現漫長而嚴酷的小冰河時期。
無論他們此時打退虜寇多少回,到了全冰變冷那幾十年,草原天寒地凍、糧食減產,北方遊牧民族必定要南下擴張。而大鄭也會因為乾旱、嚴寒、蝗災等問題減產、絕收,百姓入不敷出,流離失所……
這是靠天吃飯的農業國克服不了的,唯有工業國才能對抗漫長頻發的天災。
他留在京裡只能做個名頭好聽的擺設,或者教教經學,在皇家面子工程的經濟園裡做些事,其實沒什麼大用。可他也不打算再外放幾任知府,重複在漢中建設的過程。因為如今各地有能力學漢中的都已在學,便是不學的也知道朝廷有興工商的打算,只是不知從何處下手。
不過漢中有經驗、有技術、有人才,只要是有心人,按著他們經濟園總結的各種經驗和資料就能做起來。
但有一樣東西就是他們再怎麼花錢也求不來的,就是資源。
深埋在地下的礦產和水資源。
他在漢中做得風生水起,多虧那時捨得花錢買了礦產分佈地圖,能挖得出耐火石磚、燒得出石英玻璃,用得上磷塊巖磨的肥料。而別處沒有他這樣的金手指,自然不知本地潛藏著怎樣的資源,能做成什麼產業,只能空放它藏在地下。
如今他有桓凌幫他掙的那麼多晉江幣,就想多走幾個地方,畫出各地礦產資源地圖,以便朝廷好生開發利用。
他心裡裝著自己穿越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