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王體恤父皇身體不好,便主動請命監修“封祀壇”“登封壇”,將從京裡帶來的五色土鋪飾於壇中裝飾。

這一路天色雖冷,做的事也繁瑣辛苦,他的心卻一片灼熱,只盼著這場封禪過後他的身份能再提一階。

正月初天子正式登臺祭天地,獻禮,下詔勒石紀德。

魏王雖沒撈上個“亞獻”的機會,但能隨父皇祭泰山,身份自然比眾皇子高出一層。他想到這一點,便也和自己祭了天地一般地欣喜,對著祭臺嘆道:“見泰山之高,方知己身渺小。大丈夫故當攀泰山頂,對天地暢舒己懷,得一覽眾山小……”

他句句抒的是自己將來登上皇位,述平生功德,俯視諸王的心中志向,但外人聽來其實也只當他是起了詩興,想仿杜工部登泰山以小天下的豪情罷了。

天子也慈愛地問他:“慈兒可是愛這泰山風景?”

自然是愛的,愛到恨不能數年後再來一趟。

天子含笑點頭:“這泰山不光是風景好,泰山腳下古來便是繁華風流之地,山東又有黃河、運河經過,若好生經營,將來亦不遜於漢中府。”

正是。魏王正欲點頭贊同,被封禪迷得昏沉的心頭忽然一陣緊縮,覺得有些不對。

幾乎就在他意識到的同時,新泰帝已然溫存慈愛地說:“你喜愛這裡便好。朕知道你孝順體貼,又有治實務的才能,朕年事已高,身體大不如前,總想安置好你們兄弟才能放心。你既然愛這泰山之地,朕便成全你,改魏王封號為魯王,就在泰山腳下就藩……”

他滿心憐子之情,溫言緩語,卻令魏王胸中如澆冰水:“……為你弟弟們就藩做個榜樣。”

第286章

新泰廿九年正月,天子令魯王就藩泰安, 並從魯王始, 詔令已成親開府的諸王各自出京。

也恰在此際, 西征大軍於和寧城奇襲韃靼王庭,憑精銳敢戰之士與精良的神器殲其精銳將士萬餘口, 俘獲虜酋與后妃、公主、王子、親貴、屬官等逾數千人。其下還有男女部民共計四萬餘人、戰馬兩萬匹、駱駝四千匹、牛羊七萬餘,糧食輜重無算……

齊王親自披甲上陣,在硝煙戰火中尋得虜王玉璽、敕符, 徹底斬斷其餘王公貴戚藉此自居正統, 重新統一各部的可能。

然後便是設壇祭祀, 封狼居胥。

他們在韃靼聖山封禪之際,也正是天子從泰山歸來之時。

狼居胥山離京師有四千裡之遙, 草原地形又複雜難行, 訊息傳得極慢。直到天子御駕還京, 諸王亦已各自離京赴藩地, 這場大勝的訊息才傳回京中,不久齊王、監軍楊榮、輔國公等一干將領便押解虜酋與后妃、眾臣一干人等進京獻俘。

西北大勝之喜霎時間便壓倒了諸王離朝的悲傷。

大鄭立國百四十餘年, 這些虜寇始終在大邊之外遊走, 對關內百姓虎視眈眈。大鄭國力強盛時, 他們安居草原, 向大鄭稱臣、求開榷場互市;一旦邊防稍弱, 這些部族便悍然反目,踏破邊關大肆燒殺搶掠,將青壯男女掠回草原作奴隸……

如今終於擒其首腦、斷其禍根, 將其王室以下全數押解回京。當中挾裹著的,被虜寇擄去多年的邊城百姓終於得以回到關內,或許還能帶著父母親朋的骨殖還鄉下葬,以慰其在天之靈。

楊監軍等人考舊年戰事,還問出了許多舊年戰爭中被虜寇挾裹,下落不明的文武官員的結果。那些戰亂中被殺的、殉節的、被擄後不屈而死的將士、文官在多年後終於得以正名,軍中已記了花名冊,歸朝後還要為這些忠烈請功,送一道旌表、一副衣冠還鄉,供其親友寄託餘哀。

邊關從到京城,從民間到軍中,不盡悲聲中摻雜著親眼見到虜寇覆滅,以血還血的痛快與釋然,更有對多年戰亂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