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轉一圈,地方小報和瓦舍勾欄裡說唱的新篇就足以淹末那些名家之作。
宋時翻著早上熱騰騰新送來的小報,笑吟吟地勾了桓凌一眼:“做名人可真不容易,動輒就上報紙,就有人拿你編故事,還不用心查查真相,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趕明兒咱們得去跟本地官宦們說一聲……”
早先不覺得,自從跟褚、馬二長史坦白過一回後,他就有點兒喜歡上了別人知道他們婚內關係時那種三觀盡碎的神情。
嘖嘖嘖,都怪小師兄太賢惠,不然怎麼老給他跟人解釋的機會呢?
桓凌掃過一眼報紙,也笑道:“這可不是我的過錯,我不替你打點他們也要這麼寫,誰叫我師弟是天下無雙的三元才子呢?我若是天天巴著你照顧我,那些人更不知能寫到哪裡去了。”
別人愛怎麼寫怎麼寫吧。比起坐在書房裡等著宋時端茶倒水、紅袖添香,他倒更喜歡把師弟抱在懷裡,親自照顧得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們時官兒是做大事的人,家務瑣事和外人的一點流言蜚語,何必入他的耳呢?
桓凌張開雙臂,寬容的一笑:“時官兒坐過來,三哥給你念報。”想聽什麼三哥就能念什麼,不必管報上寫的那些亂七八糟。
宋叔叔兩世為人,心理年齡大,最懂得照顧年輕人的情緒,便順著桓凌的心思偎進他懷裡,雙眸微闔,聽他用低沉溫柔的聲音讀著不知是本地學子寫的還是他臨時改的文章。
他的臉頰倚在桓凌肩上,稍一抬眼便能看到小師兄喉結輕動,感受到自己倚著的肩膀和胸膛肌肉細微的顫動。他雙臂合攏翻報紙頁的動作一次次將這擁抱變得更深,紙頁劃過衣袖的聲音更是悉悉瑣瑣地響進人心裡,倒是將他讀的那些不知真假的故事淡化成了背景音。
他們自己的日子比任誰寫的故事都好,何必再聽別人編的?
================
他們不再關心外頭如何編他們的故事,過上了神仙眷侶的日子。而朝廷乃至天下卻在這層出不窮的,以他們為主角或配角,或背景中的路人,甚或只是個引論文章作者的故事裡漸漸變遷。
原本只有少數好實務、愛逢迎的官員在本地興修工業園,將工商並列為與農同重的地方支柱;漸漸地興工業的地方和富戶越多,農田也都用上工業化產出的農具、肥料和殺蟲藥劑。地方上修路也從黃土墊道、青石鋪地改成水泥沙石的平坦大道,修路用的本錢、人力降低許多,更不復見晴日風起三尺黃沙的景象。
地方上有了工廠便要招工,無地的掙著銀子,有地的收糧多了,便要供養子弟讀書。
私塾之中,有不少先生便會教宋桓理學,從小兒教孩子算術、物理。公學校中,更有許多學生結文社,湊錢建實驗室,請慣會煉丹的道士幫助他們複製書上的實驗,一點點自學理化知識。
各地更有仿著漢中而建的“經濟學院”,學院間相互聯絡,請漢中名家教學。若是打聽得宋桓二人走到哪裡,更要派人跟著他們學上幾年。
宋時惦念的全國統一考試竟比他理想中更早了幾年出現。
各地教輔書、模擬題也一併如雨後春筍般浮現出來。其中清濁混雜,泥沙俱下,他們兩個教育界的奠基人怎忍看見這些學子被假教材所誤?
少不得帶著那些主動投上門求學的學生組了個教材編撰小組,編出兩套統一的數理化地教材——
一套給年紀尚幼,大腦發育未足,須循序漸進、慢慢學習的小學生;一套給讀書多年,有志自學現代科學的成人。兩套教材只是用詞有些變化,學的時長不同,但結果殊途同歸,耐得下性子學幾年後都能達到統一考試的水平。
考卷則先編模擬卷,再一年年地集起真題。
教材和考卷是在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