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大兒子嗔道:“霄哥兒都能下場應試了,爹你還開口就叫時官兒,叫孩子聽著多不像樣呢。”
宋老爺哼了一聲:“便是我這三個大孫子都成親了,你弟弟他還不是我兒子?我想叫他小名兒也就叫了。”
說歸說,他也不再叫“時官兒”,轉頭去問二兒子:“你在中樞可聽著什麼訊息沒有?”
宋昀在內閣做中書,訊息比通政司的父親和工部大使的哥哥靈通,但也只隱約聽說聖上想念周王了,卻沒有李御史這麼確實的訊息。
他磨著牙道:“三位閣老都不曾有動作,我們在廊下也沒見過旨意,許是聖上有意,但周王那邊為支援邊外戰事,一時還脫不開身?什麼時候邊關的事定了,什麼時候周王就能回來了吧?”
他在中樞做事,知道的比外頭人詳細的多。如今朝廷大軍已從綏遠出去,蕩平了察哈爾部,招撫使團亦從河套轉向土默特部……
這兩年大小戰事不斷,與韃靼王公、萬戶接戰的時候亦不少,他們大鄭俱是勝多敗少。只是那些韃靼人慣居水草而居,連王廷都是易拆易收的帳篷,他們大軍的馬又比草原的略差些,更兼地方不如草原人熟悉,經常叫這些人逃跑。
畢竟大鄭軍衣甲鮮明,又是紅旗紅襖,架著光閃閃的銅炮、粗身大口的飛雷炮,平常潛行時倒遮得嚴實,正式要打,總要換衣甲、亮兵器,那些虜寇要逃,他們騎馬去追,便要吃不少虧。
宋昀恨恨道:“這些天殺的達賊,打不過咱們也不肯降,生生將大軍拖在關外,咱們時官兒就得滿陝西地跑著給他們弄軍糧、器械,看這樣子邊軍也離不開他。”
宋大爺按了按他:“做中書的人,還這麼毛毛躁躁像什麼樣子。我看這仗也打不長了,到時候時官兒就跟著周王殿下回來了。”
就算一時不回,周王只要回來了,還能不替妻舅和……啊?不替他們弟弟說話嗎?
一家上下都只盼著這仗能早些打完,不一時老夫人和紀氏、兩個兒媳都從後院裡出來,聽他們說了這個好訊息,也喜不自勝。
時官兒可算要回來了!
這孩子打小兒就跟著老師去京裡讀書;略長些父親在外奔波,好容易考到京裡;一家才剛團聚上,他又跟著契兄出門,就沒在家待過幾天。這回回到京裡,到六部或者再回館局做個官,讀讀書、寫寫文章,一家子安安樂樂的過日子才好。
說到回京,兩位嫂子不禁問道:“他在陝西乾的也都是供應軍需的活,這打仗打贏了可計不計他的功牢?改明兒回了京,會不會升到三品?”
三品大員,那可就是侍郎了!
他們宋家往後也是侍郎府,跟桓家老太爺當年的官職一樣了!
宋老太爺想到這點也不禁有點高興,又要端一端四品大員之父的架子,叫兒媳們不要干涉朝廷的事。不過說到兒子的官職,他忽然意識到:“我這官兒也忒低了,做了這麼多任也才剛做個六品,時官兒若進京,我做父親的比兒子位卑可怎麼像話。”
他倒不怕到時候就得個光祿大夫的虛銜致仕,只怕朝中有小人嫉恨他兒子,借他這做父親的官位小,在朝子弟不合官位比父親高的藉口壓著不讓他進京。
然則他三個兒子都出息了,他還在乎個官位麼!
反正他那幾年做官的時候都是幼子替他打理民政,在通政司做的也不過是些抄寫、分撿奏章的差使,便丟了也沒什麼可惜。
等他辭了官,閒下來,便盯著子弟讀書……
不,不光子弟,他要教孫女讀書!
他兒子在漢中辦個女學校,一群沒見識的小人便以己度人,以為時官兒是個帶著女弟子左擁右抱的風流子弟,傳流言壞他的清名。他就要在京裡辦一個女學校給人看看,讓那些眼痠他三元兒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