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的孫子,豈能不如民間百姓懂得多?
早先兒子不回來,她就只顧著心疼孫兒,怕他學得太多累著;如今想到周王要還朝,怕兒子見面考校孫子,又想讓他多學些東西。
她抿了抿唇,下決心道:“你叫家裡人尋幾本物理化學什麼的。我的兒子我知道,惠兒在漢中定是看了許多宋三元的新書,等他回京,萬一考校起賢哥兒的功課,咱們哥兒能答幾句,也叫他父王高興。”
李氏獨自留在京中,日常只得靠看看這位小皇孫慰藉孤獨,對他也是視若己出,聞言立刻包攬下了此事。
“王妃舊年倒給妾寄過幾篇宋大人的文章,只是妾身看著尚有些艱澀,恐不合給哥兒看。市面上傳抄的那些又怕有不準的,妾便叫父親去宋家求幾本——他家就有正讀書的子弟,想來那宋三元總會給他家自己的弟子寫些深入淺出的理學文章。”
她父親正在都察院做僉都御史,與那位桓御史是同僚,憑這關係……咳,不是,應該是憑著天家、憑著周王府的面子。
李夫人險些叫周王和王妃寄來的那些書信弄偏了思緒,幸而在娘娘面前不曾露出什麼,回到府裡便取了帖子,叫人送還家中,請父兄去替皇長孫求他的文章。
順便也提醒他家一句,周王可能要進京了。
當年宋時出京,正是為周王離京時把他心愛的桓御史帶走了。如今周王要還京,當日受他牽連而去的桓御史說不定也能回來,宋時這個明珠美玉般的人材就更沒有遺落邊城的道理了。
李御史便要預先恭喜他家一聲,將得全家團圓了。
宋老爹大喜過望,半晌說不出話來,“噯噯”地嘆了半天才醒過神來,吩咐下人:“去看看你三個哥哥那裡的舊書舊卷子,叫他們都整整齊齊地抄一份來,拿給李大人!”
李御史道:“哪裡有叫孩子們抄的。宋兄家中若有舊書,只管拿給我,我回去叫清客們抄了便是。”
宋老爺有些擔心地說:“只怕我這幾個孫兒的字型稚拙,有些地方寫得不對……李兄少待,我叫人問問他們可還留著他們叔父們給的答案。”
叔父“們”啊。
不用問也可知這個“們”字是指誰了。
這為宋大人看來也是個通透瀟灑,不拘一格的名士,難怪能養出另闢一門理學的宋三元了。
李大人感慨地點點頭,在客廳中坐了一會兒,與宋老爺說了些西北的訊息,宋家兩位爺也坐在下首陪客,一面跟著打聽有沒有他們弟弟的訊息。雖然宋時隔幾天就來一封家書,可這孩子就好報喜不報憂,做家長的總也不夠安心。
李御史的訊息都是從女兒那裡來,聽不到什麼外男的事,只得安慰他們:“如今周王要還朝,宋三元自然也要更上一層,你們只管安心等著父子團聚便是了。”
宋家父子三人這些年求的也只有這一句,看看眼前的李御史,也覺同病相憐,互相鼓勵了一陣。不久霄哥兒他們兄弟也親自帶著叔叔們寄來的舊講義、例題和答案過來,送給李大人。
他們三兄弟做題時都是單抄到一張紙上的,因此原題和答案倒還乾淨,只是有些放得久了或是寄送途中遇了雨,有些發黃卷邊。
李大人家裡自有清客抄寫,也不介意這些,便收下卷子,誇了幾句“雛鳳清於老鳳聲”,向宋大人告辭:“我早些將卷子抄出來,宋三元的原稿自然還要奉還,不敢私藏的。”
沒事,也不都是時官兒的,還有些桓王妃兄長的你拿就拿了吧。
宋老爺雙唇微微動了動,終究沒說出這麼有傷他三元之父形象的話,帶著兒孫們客客氣氣地把李大人送出家門。
關上門後,一家父子才放肆地高興起來:“快,快去給你們娘和媳婦說一聲,時官兒終於要回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