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試之初就有各縣教諭領著已過縣試的童子到府城。到院試時,這群教諭也要在堂前聽學政點名,一一認領自己縣裡的考生。

如今府試還沒發榜,院試題目方大人又早已擬好了,眼前需要他這位學政處置的,也就是武平縣儒生當眾攔車傷人一案。武平縣的儒生出了大岔子,主管學政的教諭又不在,所以這些日子,帶著儒童到在府城等候考試的祝訓導官就被方大人提到身邊教訓了好幾回。

宋時與教諭徐大人、周、袁兩位訓導官風塵僕僕地趕到府裡那天,祝訓導早早就在城門候著他們,見了宋時就如見了親人一般:“方大人慾見舍人久矣,意甚急迫,舍人不必候命,就隨我去見大人。”

他把宋時跟教諭一道拉上車,路上就把學政大人關心宋時家世的事告訴了二人。他在方大人面前捱了不少頓訓,頗為愁苦地問:“方大人還問起了舍人與桓侍郎府姻親之事,在下不知內情,不敢輕言,此事舍人自行斟酌罷。”

宋時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謝道:“都是我家的事連累了四位大人。此事我自有應對,回去之後再置酒向各位道歉。”

縣學教諭、訓導都是極清貧的官,一年到頭只有二十多兩薪俸,改善生活全靠四時八節祭孔廟分的胙肉和學生送的束脩,聽宋時要請客,都露出了幾分喜色。

謁見學政時,有宋時這個正主在前頂雷,他們心裡彷彿都沒那麼怕了。

可惜的是,方大人先不問宋時的話,而是提過徐教諭幾人申斥:“那幾個都是武平縣縣學生員,其中竟還有食廩生!你等身為教官,平日怎地不嚴加管束,叫這群生員跑到外縣地界,光天化日下,如同城中惡少般行兇打人!”

徐教諭顫巍巍地說:“因他們往常科試還能考到一二等間,素日也不曾有這等惡行……”他給這群學生洗白間隙還不忘了照顧宋時一句:“宋監生實與此事全然無關,他住在縣治中,一向閉門讀書,下官等皆可作證。”

宋時老老實實在一旁裝鵪鶉,心裡給徐教諭點了三十二個贊,決定回去就把宴席規格提升到三十二道菜。

方提學叫他提醒了一下,倒想起宋時來了,仔細看了他一陣,問道:“你就是宋時?你可是故河南道都察御史桓兄濟世公的弟子?”

宋時垂下頭應道:“有勞老先生記掛,正是學生。”

桓先生故去不過四年有餘,都察院故友、後進自然不會忘了他,也沒忘了他家裡曾養過一個天資不凡的弟子。有了這個學生在眼前,方提學也顧不上申斥徐教諭等人,揮手叫他們離開,仔細看著宋時。

方提學還記得當年在桓家弔孝時遙遙見過一面的少年,對比著眼前儀容俊秀、身姿挺拔,幾乎已長成大人的宋時,不禁感嘆道:“一晃數年,你也長大了。你是隨父親上任的?這些年跟著誰讀書?”

宋時有些傷感地說:“先生過世那年,家父點了廣西容縣縣令,學生不忍心見老父一人在異地為官,便跟在任上服侍家父,直至如今。這些年難得名師,故此只溫習恩師當年留下的典籍和筆記。”

在廣西荒蠻之地尋不到名師,只能看先生留下的舊書麼?也是可憐……

方提學感嘆道:“濟世兄在日,常在院中向人提起你,說你讀經時擅發他人未解之意,小小年紀就能自己解出‘王正月’背後‘尊王’、‘大一統’之意。提考北直隸的於遠齋兄也說你文字清通簡要、思慮周詳,文字絕不似尋常幼童那般稚嫩。

“若非他認得你,知道你是個才留頭的童子,恐怕就把你的卷子當作哪個飽學書生的卷子取中了。”他淡淡一笑,看向宋時,問道:“你這些年沒再回鄉考試?怎麼捐了監生?聽說桓兄要招你為婿,莫非你是打算成親後就在京裡坐幾年監再考鄉試?”

他問到這地步,宋時也不能瞞著退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