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授的皆是經千百年錘鍊,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精義。與其看宮外才子爭奇鬥豔的文章和理學,不如持靜修心,將陛下讓他學的東西學到極致。
周王懵懂地聽著,覺得他講幾句做學問的話裡都含著些更深遠的意味,倒是真心地讚了他幾句。
而這話輾轉傳到天子耳中,新泰帝倒輕嘆一聲:“桓家這少年倒懂事……外頭雖有些浮華妖言惑人,可他也該知道,朕給他的東西他才能要,朕不給的……他就只能給朕等著。”
殿中人人噤聲肅立,這話出口便融入了僵冷無聲的空氣中,就如從未說過一般。
===================
周王大婚之後,朝廷難得地安靜了些日子。
六科十三道言官、翰林院與郎署諸官這幾年交章上奏,請陛下允許周王成親,如今終於成功,眾人也要先放鬆一陣,再圖下一次進諫——周王身居庶長,又已經成親,自然就該備位儲君了。
眾人都有這般心思,馬尚書與桓侍郎府上自然人流如織,都藉著恭賀周王娶妃之名,與未來的皇儲與太子妃家搭上關係。
馬家門庭若市,來者不拒,桓家卻顯得冷清了許多。桓王妃的祖父已經入閣,自不會輕易接見下面的官員,而王妃的親兄長也是孤僻冷淡的性子,鎮日只在都察院值班,早出晚歸,不肯與人交際。
如此對比起來,王妃桓家的風評倒好過了馬尚書家,世人多說他家門庭清貴,不汲汲於權勢,將來做了外戚定然也不會干政。
桓侍郎是個好名的人,聽著外頭的風評,就越發要約束家人做出清高之態,這麼一來倒是上下清靜,也叫桓凌放心了幾分。
家中安靜無事,他正好可以把心思投在會試上,投在他即將入京考試的師弟身上。
只是宋時為了避開接他入京的禮部官員,刻意將赴京的日子拖後了些,桓凌從正月等到二月,等到河開春暖,才終於收到了福建會館送來的短箋:宋時與武平本地的舉子們一道包船上京,二月初一正好進京。
不過進京之後宋時就不能來找他了,因為他兩位兄長也進京應試,如今已包了往年常住的客棧房間,他進京之後也要投奔兄長同住的。
——他臨別時叮囑宋時早些進京來歇著,這師弟竟有自己的主意,不聽他的,真該教訓一頓了。
桓凌這麼想著,在妹妹成親時仍含著幾分愁色的眉頭卻舒展開,含笑收起紙箋,趁著休沐日找到宋家兩位兄長住的客棧,親自請二人到他為了宋時備考居住而提前租下的院子裡住。
宋家兩兄弟雖然從父親和弟弟的家書裡知道桓凌待他們極好,可畢竟兩家退過親,那原本該當他們弟媳的姑娘如今成了王妃,要他們住在桓凌備下的院子裡,兩人心中始終有些彆扭。
然而桓凌立意要請他們,自然不能給他們推託的機會,指著宋時說:“兩位兄長自己縱然不想隨我回去,便不想讓時官兒清清靜靜地複習麼?他好容易考了福建的解元,若是因為吃住不好,精神不足,考到了三甲裡頭,豈不辜負他一身才學,也辜負了他鄉試解元之名?”
提到弟弟這個死穴,兩位做兄長的就什麼也說不出了。
他們的天賦隨了父親,考到舉人都費力,更不敢奢求會試上榜,每年考一回不過是自己安心。但時官兒跟他們不一樣,這孩子可是個神童,雖然前幾年耽擱了幾科沒下場,可這一下場就考了解元回來!
福建的解元!
何止比北直隸的難考數倍!
時官兒能考到解元,那是何等天份?他們自己受點委屈也不要緊,卻怎麼能讓時官兒因為住得不好,再耽擱一科!
宋氏兄弟為了弟弟委委屈屈地答應了。桓凌親自將他們帶到那座小院,又奉上幾本他回京後為宋時蒐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