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無論如何, 他今日終於能娶到可心的王妃,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高興的?周王心中滿是歡喜, 依著禮官指點用心地完成奠雁、親迎禮, 與王妃一前一後乘轎回到宮中皇子所。
他的內殿已經為這場大婚重新裝飾過, 正中稍南設了酒案, 上面擺著一雙金爵與一雙飲合巹酒的瓠盞, 殿內東西方各設兩座供周王與王妃坐。
殿外又設了一副簾幕,王妃進殿後便先入簾內整妝,周王看著薄幕後隱約可見的雍容佳人, 這一天被繁瑣禮儀壓抑的歡喜幾乎要噴薄而出。
從幕後整妝而出的王妃立在內殿中央,身姿嫋嫋,竟比年少時更添了幾分驚豔。而他最愛的那種淡遠疏落之色也是有增無減,彷彿這金妝玉砌的宮廷、這滔天權勢都不能在她心中落下影子似的。
待兩人依禮交拜,飲過合巹酒,進了三次酒饌,全了大禮之後,小夫妻終於能進入內殿休息,周王便坐在元娘身邊,親暱地問:“王妃閨字元娘麼?以後我便喚你元娘了。”
桓元娘垂眸應道:“但憑王爺喜歡。”
周王喜歡得恨不得將這宮中的東西都捧到她面前,又覺得這些金銀之物太過俗氣,拿來竟是褻瀆了她,便從匣中取來幾本書,溫存小意地說:“我聽說舅兄在福建為官時辦了兩場講學大會,會上名家雲集,堪稱東南盛事,特地叫人尋了這兩本講學會的語錄集來,元娘閒暇時看看,也可稍減思親之情。”
他將書送到王妃面前,卻見她神色僵硬,彷彿不願意接過那本書似的,不由低頭看了一眼——正看見書封左上角書籤上印的“宋時”二字。
他彷彿明白了王妃的顧慮,微微一笑:“元娘不必多慮,你與宋家訂親的始末母妃與我都知道,不會有什麼誤會。那宋時為了跟父親到福建任官,不能與你成親,是他沒有福氣,也是孤的幸事。”
他將書塞進桓元娘懷中,眉梢眼角都流動著單純的歡喜得意:“虧得有他這樁婚約在先,元娘才能等到今日嫁我。以後若有機會見他入京,孤倒要好生謝謝他呢。”
周王雖一時見不著那位替他與王妃搭了雀橋的宋前未婚夫,倒是見著了舅兄——兩家結親之後,桓凌作為王妃的兄長自然要拜見周王。
他當年在都察院待了沒多久就出了京,一向不曾見過周王,大婚那日初見,對周王的印象卻比他妹妹好的多。
臣子對君上的要求自然沒有少女對夫婿的要求高,只要他不貪財好色,愛讀書、肯納諫,便是絕好的天子了。似漢武那樣的英察之主反而不如溫和寬厚的昭烈帝更能滿足大臣和書生的嚮往。
桓凌是個文人,對天子的要求自然也偏向於寬仁,而周王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又佔著一個“長”字,的確是再合適不過的儲君人選。
而周王對他這個舅兄的感覺也極佳。
這位舅兄生得極好,五官俊秀而深邃,身材挺秀如松,叫人看著便舒心。而且他年紀尚輕,眼神明亮而凌厲,雖然垂著頭的樣子和尋常官員一般內斂,沉默間卻給人一種可以安然依靠的感覺。
這是他王妃的兄長,往後也是會和外祖父一般支援他的家人。
周王前日剛用兩本福建講學大會語錄哄過王妃,如今見了舅兄,恰好也拿那本語錄做個話題:“本王在宮中無事,常常看書,也曾過福建講學大會的語錄,其中有許多兄長為人點評理學之語,看著比內書房先生教的更覺易讀易懂。兄長無事時,可願意常來為本王講書?”
桓凌穩重地答道:“王爺身居宮內,臣豈能時常進宮拜見?其實臣所講也不比旁人強什麼,只是那場大會上學子各有新論,臣依著他們的理學做點評,才顯出幾分新意。”
他倒誠懇地勸周王,學問不一定要求新,更要緊的是合用。內書房是太祖所設,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