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棚子裡坐的是個穿青襴衫、戴折上巾的生員,溫文爾雅,頗叫人有好感。他面前是一張光禿禿毫無裝飾的長案,唯一特別的就是長,可容五六人同時在桌前書寫。那桌外擺著四張同樣簡單的無扶手木椅,當中空得寬寬的,有兩名在他們之前到來的外省書生正坐在桌前書寫。
徐珵和兩個少年才子擠上前掃了一眼,便看出眾人都是在印有筆觸極纖細的宋時字的紙箋上寫字。那紙箋上已印好了姓氏、名、字、年紀、某某年儒士/生員/舉人/進士等字樣,底下空出一片叫人填寫的空白。
他們想看得細緻些,那小學生卻拉住他們幅寬將有二尺的蘇樣兒衣袖,勸道:“幾位先生請按著順序坐下填個表格,不填的在這條線後面排隊,我這就拿表格給你們看。”
眾人下意識低頭看去,才發現地上灑著一道手掌寬的白線,裡面教人填表的生員也抬頭看了他們一眼,指點道:“幾位先生是外省來的?在下新泰二十年生員莊繁,這裡有兩個空位,諸位先選兩個坐進來,我教你們如何填這表格。往後發放紙筆、紀念品、寄送講學大會語錄等事,都憑諸位今日登記的身份地址。”
蘇州大會上卻沒這麼多麻煩,凡要參加的學子儘可參加,這福建人怎地這麼多事?
他們心裡雖有抱怨,但看著前面已經有兩個外省人在填表,不願丟了蘇州府的面子,便上前與莊繁和先到的兩人見禮,按著他的指點在紙箋空白處書寫。
不得不說,這種宋時印法印出來的字跡極清晰易辨,頁面雪白可愛,絕無字跡模糊的問題,叫人拿在手裡便覺著賞心悅目。
徐珵第一個上去填表——讀書人見了面第一見事就是論出身、資歷,他是個少年生員,這出身足可自豪,填起來也不嫌表上印的太細緻。他正寫著,身邊一名廣東書生填完了,莊繁拿過去先看了看,收到旁邊一個木匣裡,又取出一張厚紙印的、有字有畫的帖子和一個青絹面禮匣給填表人,叫對方按著紙上印的時間地點參會。
蘇州才子們也加快速度填了表,各領了一個禮匣和一張傳單。
帖子四角印有云頭花樣,天頭處是一幅去年請柬上就印著的交椅山環抱講壇圖,右側打頭印著一首前朝丞相李忠定公的《讀書堂》。
一句“贏得工夫剩讀書”便把這場大會的格調拔高了不少,又恰與圖上的山景相配——雖然單子上印的不是靈洞山,可外地人也認不出是什麼山來,只見圖好、詩好、字好,就覺得這張帖子實比別處見的都精緻。
帖中印的不是清華文章,而是講學時間、地點安排,下方還列了幾處專供與會士子住宿計程車紳別院和寺廟、道觀。
而附送匣子裡各裝了一個淡綠色透明玻璃膽外包竹蔑殼的旋口隨身杯,一把小蒲扇、一方素帕、一套小文房四寶套裝、一沓右側印有大紅《第二屆福建省講學交流大會》字樣的稿紙,都是講學時能用到的東西。
替他們引路的小導遊擰開玻璃杯蓋子,帶點兒得意地說:“這是我們宋山長叫人做出來的,蓋子擰緊了,顛倒過來也不灑水。我們書院裡都是用這等旋口杯瓶,外地再沒有這樣式的。”
以前宋時也用擰口的杯子,但自己用就圖方便省事,只用竹筒削的,玻璃這種易碎的東西根本不往外帶。但這回要供給外來遊客,就得費些心做出又便宜又方便,還有點能讓人忽視它便宜粗糙本質的特色的紀念品。
若做瓷的,古代好瓷窯有的是,他們這小縣的瓷器拿出去怕人笑話。反倒是會高溫玻璃技術的地方少,燒個耐燒的透明玻璃杯,外頭包個竹殼防摔兼掩蓋杯體不平整問題,再加個螺旋口,一般人就不計較工藝粗糙不粗糙的了。
便宜、有特色、耐久存——萬一這屆大會做多了送不出去,下次再來人接著送這個。
他就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