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前多言,令他們兩人尷尬,便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他有才學,又與福建這地方有緣,或許借了本地文氣更容易中試呢。我方才只看他寫的幾句,字字切合道學之理,想來便是京裡來的兩位主考,也無有不愛的。”

何況有他師兄在,哪有師兄認不出師弟的卷子的?自不會教他明珠蒙塵。

作者有話要說: 義即任理而行原句出自明儒學案,義宜理

本題作者嘉靖四十三年四川舉人張維

第67章

簾內官八月初六入簾,從此便只能住在貢院, 直到九月判卷結束才能出去。雖說簾內有本省官員好吃好喝地供著, 可為防作弊, 隻字片紙不能入簾,“無聊”二字卻不是幾頓筵席能打發。

考卷還沒送進來, 簾外卻已有巡場官的腳步和議論聲傳進來,更襯得他們簾內寂寞無聊。王、張兩位老先生便忍不住回憶起了五月間那場熱鬧的講學會:

“能邀來十幾個講學的先生還不算什麼,難得的是能安排數百學子同場聽講, 大會還頗有秩序。事後我與鄉間後生提起這兩場大會, 他們也都說能學著不少東西。”

張郎中是辦學校的, 對講學大會的流程觀察得更仔細,笑道:“我倒從他們這裡學了幾手。回去之後給書院裡也添了自習課, 叫那些學生們自己選人起來講學, 自作評論。原先有些跟著先生胡亂念一氣書就想糊弄過去的, 如今都怕在同窗面前丟人, 自家就肯用心讀書了。”

另一位在大會上做了老師的致仕給事中林老先生則回味道:“我看最新鮮的是那掌聲。閉幕試時咱們這些老師一同上臺,底下七百餘學生賣力地給咱們鼓掌致謝, 我這老淚都要出來了。”

他們漸漸說得熱鬧起來, 幾位在職的同考官也湊上去問那些只看語錄看不著的趣事。

兩位京裡來的主考官途經各縣, 也得當地縣令送過幾本《語錄》, 聽他們聊到這場大會, 也顧不得主考的矜持,豎起了耳朵聽著。

他們打進了福建省便直接到行館下榻,之後一直閉門謝客到初六, 這一天進貢院吃了入簾宴,就又換到貢院簾內閉關,實在比這些同考官的日子還孤寂沉悶。此時聽幾位同考官說起講學大會上的趣事,他們二人比別人聽得更入神:

無論是芳樹夾道的河堤,充滿農家氣息的野遊宴會、高臺講學的樂趣都能叫他們心嚮往之。就連自家研究多年,足以出題考別人的經文章句,在這群老先生們充滿感情的回憶之下,也能品出幾分新鮮趣致。

那位親自籌辦這場大會,又想出“開幕式”“閉幕式”這等花樣,又能在臺上主持辯難,又能琢磨出宋氏印法……的主持人宋某,實在叫人感興趣。

副考官戶科給事中周用便問同考官們:“這宋學生今科也要入場考試麼?”

桓凌應道:“正是。宋時前年在本省提學方大人手上考取了汀州府第三名廩生,今科便隨下官一併到福州來應考了。”

周給事中對他還有幾分印象,知道他本該是翰林院的人,後來不知何故來了福建,對他自然又有幾分同衙之親,溫聲提點道:“你與那宋生情份倒深。不過情誼歸情誼,讀卷時卻不許有半分差遲。若他卷子不好,你胡亂呈薦上來,我與高兄也不會饒你。”

編修高榖笑道:“周兄何必太嚴厲。桓通判是有分寸的人,他那師弟也有才學,若文章不好又何必在福建應試?我如今倒有些遺憾咱們不能出簾巡場,不然就能親眼看見他如何寫出那細如懸絲的宋氏字了。”

桓凌笑道:“前輩便是出了簾也看不著,因為那宋氏字不是寫出來的,是用尖錐樣的鐵筆刻出來的。其起筆、頓筆之處都要多劃幾記,模仿出書法的筆致,練起來其實也頗費力。”

也就是他師弟聰慧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