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要叫驛站加急遞信, 把武平縣抑制豪強、追回賦稅之事告訴省、府兩級,叫布、按二使與府廳官員寫考語時也加上這份實跡。
黃大人捋著清須思忖了一會兒,對桓凌說:“本官這幾日便要回府城, 此處清丈田畝、打擊豪強之事卻不能停。宋令上京時, 武平縣的事便交予伯風了。”
桓凌看了宋時一眼, 點頭應道:“這是下官分內之事,自當盡心盡力, 不負大人囑託。”
巡按大人既然來了, 他們兩個也不能扔下上官自顧自地幹活, 便把魚鱗冊交給書吏, 陪黃大人體察民情。入冬之後沒什麼農活,鄉民們大多聚在洞元觀看病、看百戲、聽人科普農業知識, 只偶爾見遠處旱田裡有人侍弄冬小麥, 直走到溪邊才看到有人在清淤。
冬日裡正是治水的好時候。
這些溪水夏秋間容易氾濫, 多半兒因為水裡淤積泥沙太深, 排水不暢。趁冬日叫人築堤壩束水衝沙, 或直接排幹一段溪水,下水清淤,再在較寬的溪流河道旁挖出備用的排水溝, 明年就能減少災情。
這些都是現代水利工程論文裡寫到的。那些很複雜的流速、水量什麼的宋時懶得算,但大體怎麼幹他還是能看懂的,趁今年服瑤役的人多,拉起隊伍就是幹!
修堤壩、修蓄水池、修路、種樹……他甚至想在農村房子上都刷上“要致富,先種樹”“要致富,多養豬”的經典標語。可惜這時代的讀書人太清高,事也多,要是村裡公然塗這些標語,準得有人罵縣裡滿身銅臭、有辱斯文,他也只能暗戳戳叫花匠上臺宣傳一下植樹造林的理念。
這溪水兩側,回頭也要研究一下種什麼樹來加固水土。
黃巡按恰好問道:“這些修河的民夫裡,可有本官判罰的那些隱戶?”
民夫當中,有許多體態暄軟,一看就不像時常幹活的農戶的。往年這些人在大戶陰庇下什麼都不用幹,今年他們頭頂的大樹倒了,縣裡又不許他們出銀子頂瑤役,這些人終於要體會一把勞役的辛苦了。
宋時也看向那些人,含笑答道:“正是。學生記得,那個幾肥白的就是林、徐兩家的管事、莊頭一流人物。若非老大人親斷這些案子,憑家父一地縣令之力,還奈何不得他們呢。”
黃大人微微眯起眼,看著寒風中捲起褲腳下河清淤的民夫,滿意地說:“宋大令果然將政務安排得井井有條,不浪費民力。冬日雖無勝景,眼前這番清淤導水的場面也有國泰民安之象,合該作幾篇詩文志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