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黃大人和田師爺研究了一陣,覺著自己之前推斷的不大準確,可能不是指官員下鄉,而是他們指教百姓種地養豬、贈醫施藥、搭臺唱戲這三件事?

又或者搭臺唱戲只是手段,醫藥、農事、 畜養三樣才是所謂的三下鄉?

兩人討論不出來,索性從人群裡擠出來,叫差役們問出桓凌在哪裡清丈土地,自己去尋他們問來。

很快地,衙役們便來回報,說桓通判的隊伍在三四里外一片實屬林家的地裡丈量。黃大人毫不猶豫地吩咐起程,駕車碾過村裡的小路,終於找到了正在用木製步弓量土地的桓凌一行。

宋時也混在其中,拿著舊魚鱗冊對新畫出的圖作對比,正跟桓凌一起對比有無出入。

但桓凌的眼神是在魚鱗冊上,用心算著田積,宋時那眼時不時要往外轉兩圈的。轉著轉著,就看見了黃大人的車駕。

他見過這輛車,記憶深刻。

這下他可有藉口扔下幾何了。他拽了桓凌一把,便奔往黃大人車前迎接,笑容極為熱烈。黃大人也心緒極佳,見了他便說:“好個宋學生,你那三下鄉做得實在有心,快與我和子遠賢弟交代清楚是哪三下鄉。”

宋時自然老實交待:“就是農事技法、醫藥、百戲三下鄉。”

他倒也想搞科技、衛生、文化,但不好搞啊,技術不到位,只能按現有條件來了。

黃大人著實誇了這個活動幾句,卻又怕誇多了讓他不知高低,又挑了個毛病:“怎地只教百戲下鄉,不教有學問的先生到鄉間講一堂課?”

這個宋時早有打算,便指著北方說:“清完王家的土地,有些地方要併入官府,學生便已經有打算了。可在城北不礙事的地方建個論壇,教本縣、外地才子名士登壇發議論,書生也可去聽,莊戶百姓也可去聽。百姓們縱然聽不懂,多受這些學問浸染,也能使人心向學,風俗淳厚。”

黃大人這回可是發自真心的欣喜:“正是,武平這裡就是缺個講學的地方!不與人辯難析理,怎知誰高誰下?沒有地方講學,怎麼傳揚自己的道理,怎麼出得了名士?若真能建好,明年本官也過來講學,為你武平揚名!”

宋時上回忽悠個提學幫他寫序就恨不能印成宣傳冊滿省發行,如今聽說巡按要來講課,更是心熱如火。他簡直想三天內就蓋起大禮堂來,但落實到具體工程,又不免有些擔心:“只怕近日修不起來了。這回水患災害甚深,光百姓吃飯都得向朝廷要賑濟銀子……”

桓凌卻在他肩上按了一下,攔住他的話頭,對他與黃大人說道:“不必擔心,這講壇建得起來。下官前幾天趁夜按王家貪佔土地之例將林、徐、陳等人家合該追回的錢糧田土、應繳的罰款算了一遍,再加上那些之前自首,主動繳稅的……算來豈止三數萬。武平縣一年夏秋兩稅通不過八千兩,徵的本色米折成銀子也只五千六百餘兩,等追討回這些大戶積欠,便不須再請朝廷免賦稅了。”

嚯,這就算出來了?桓小師兄不愧是個貨真價實的年輕人,體力真好,這時候還能熬夜呢!算得也真快啊……

他漫想著沒用的東西,黃大人卻將手一合,頷首笑道:“好好好,朝廷正是缺錢糧的時候,你們縣裡遭了災,卻能不要賑濟,不求免糧,自己解決難處,實是地方官員的表率……也可抵一抵黜落太多生員、訟案數太高的缺陷了。”

到明年京察大計,有這為朝廷省一筆賑濟款的實績在,也不怕吏部苛察了。

第39章

說起吏部大計,大計也近在眼前了。從福建到京裡, 快的也要趕兩個月, 如今已進了十月, 明年正月就要朝覲,福建省上下主官與首領官此時便該準備出行。

那麼他給宋縣令的考語就得提前寫了——桓凌的考語裡也該有這兩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