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皮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尚能繃住,低頭喝了口水便掩飾過去,看著面前寬如河面的溪水說:“多謝師兄。”
謝什麼就不用說了。
桓凌目光落在他手裡的水囊,和握在囊口、指節上略沾著幾滴細碎水珠的手指上,有心替他拂掉,剛抬起的手又被自己壓了回去,低低地應了一句:“不用。”
不用什麼,也不必想了。
兩人也沒說幾句話,彷彿就在傾刻之間,競渡結果竟見了分曉——
終究還是那艘藍旗船贏了,紅旗船與它前後腳到了終點,再後頭的白旗船便與他們差了小半個船身,遠輸與這兩隊。
奪魁的那隊壯士胸膛袒露,身上扎著紅花彩帶,到宋縣令面前請賞。宋縣令便溫言嘉勉一番,給他們一托盤四十兩銀子,又賜本地特產象洞酒浸的菖蒲酒三壇。
武平縣端午的習俗是懸艾虎、飲蒲觴、吃角黍,宋時早叫人在上游溪邊一株沒受災的老荔枝樹下排起一圈紙屏,向著交椅山的一面敞開,大道人流多的那邊用圍屏擋住。地上鋪設大片草蓆,擺上矮几、軟墊,仿古時風俗,請眾人在此吃菖蒲酒。
滿樹荔枝垂果累累,果殼已紅透,吃酒時便可隨意摘荔枝過口。組委會幾位書生家的家人來回穿梭,送來他們莊上現摘的楊梅、櫻桃,切得薄薄的甜瓜,又有各家預先準備好的棕子。
福建多吃肉粽,方提學是湖廣人,和本地客家口味相似,宋時父子和桓凌、祝縣丞卻是北方人,吃不慣鹹棕。所以送來的棕子裡不光有組委員委員家中包的肉棕、蛋黃棕、鹼水粽,還有宋、祝兩家廚子獻上的豆沙、小棗、蜜棗、八寶粽子,配上小瓷碟盛的雪白砂糖一同上來。
這棕子也不用人手剝,自有打扮齊整的丫頭養娘上來剝開,用銀刀切成小塊,配上竹子削成的小蛋糕叉任人取用。
遠處山勢奇古、形如交椅,近處側耳即聞農家歡聲笑語,頭上荔枝累垂,風吹過便是一片清甜果香,正是一副讀書人最愛的田園風景。
也有幾位風流名士感嘆無伎樂助興,酒吃得有些寡淡,但那位做過湖州知州的王老先生卻主動站出來為宋縣令的兒子撐腰:“山水間自有樂處,何須伎樂歌舞?那些狡童美婢,但合在高堂大屋、金裝玉飾之地出入,若在這王摩詰詩畫般的田間歌舞,反而要將此地質樸的農家清景染上俗豔氣。”
這裡就是缺個王摩詰,無人能把這田園風光填入詩中啊!
幾名早被龍舟競渡勾出了滿腹詩興的才子便都爭著附和,要在此以詩會友,稱量稱量其他州縣才子們的水平。
宋時身為主人,豈能拂了遊客的興致?當場便向提學大人請命,要先作一首田園詩拋磚引玉。他甚至還想在河邊找塊高大光滑的石頭,專門供他……和才子們題詩留念。
方提學含著棕子塊思忖了一下,登時嚥下肉粽,提高聲音勸眾人:“若在平常,這麼多才子名士聚在一起,本院自然要做主叫你們比試詩詞文章,不過今日咱們到了這武平縣,詩詞倒為次要,第一要聽的是講學。
“這詩文倒不是不許作,而是不必現在就比。你們且先各自記下,等講學結束後,本官再揀好的叫宋子期用他那新印法刻印成書,比題在那無名溪石上卻強得多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對,上章紅衣名士形象來自陳寶良,明代的名士極其風度,關於明代名士分類及形象,很多都參考了這篇論文
順便說一下,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大禮議之後經常在瀘州小住,那段時間就放浪形骸,酒後常臉塗胡粉,滿頭鮮花,被門生抬著出門,左右伎女捧觴
第47章
講學大會貼著端午節舉辦,既看了熱鬧的龍舟比賽當開幕式節目, 又不用多花錢, 兩下便宜。就是在樹下吃酒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