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大學生可不像小學生一樣教什麼信什麼,坐在下頭提問的有之,公然反對的有之,詰難得講學者張不開口的也有之……
講得稍差點兒的,竟有被人噓下講臺的!
再比較前幾天自習時八個人在臺上有問有答,嘉賓們還能將自家理念講得清清楚楚,臺上臺下也是一團和氣……究竟差了什麼呢?
差的是臺上的規矩?
可自習課上那臺子上就坐著幾個提問的。
差的是能鎮場子的老師?
可桓老師也陪著方提學和張、王兩位老先生來聽課,有時在臺下、有時上臺給他們糾錯補漏。
那麼差的就是一位能引導講師說出要領,將講師說得不清楚的地方用更簡潔明白的語句重述出來的主持人了。
許多人不是學問不佳,只是到臺上緊張,或是天生口拙,講不出來,就差這麼一個主持人從中引導、講解,講學水準就差了一個檔次!
眾生請不來宋時做主持人,便湊起來公推了幾位學問好、口才好,生得也年少標緻些的書生做主持人,講學時輪流請上臺主持。可單一個人上臺講學時要這主持人用處不大,兩人搶話反又尷尬;若湊幾個人上去,主持人自己有時也安排不清次序,也攔不住他們爭吵,總不如宋時講的妥當。
方提學興致上來,也親自上臺當過一回主持,可他一上臺,這講臺上就成了他老人家教導學生的課堂,仍不是自習講臺的感覺。
宋時得去刻書版不能過來,還能上哪裡找這麼個又通理學、又會說話、又控得住場、又勸得住人的主持人來?
怎麼他就這麼熟練呢!
這回不光是方提學有滿腹感嘆要寫信抒發,端午長假結束後不久,與會的才子名士們收到那本封面印著版畫風格交椅山大講壇、紙上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福建省講學交流大會語錄》時,也都勾起滿腔文思奔湧。
往常什麼東西都是蘇樣兒的好,從蘇州興起的再傳往他們福建,不然也有南北兩京佔先,這回的講學大會可是他們福建開了先河!
別處有專門為講學而建的講壇麼?
別處辦得起這樣的一省名士大會麼?
別處名士講學時有這麼獨出心裁的講法麼?
別處有這麼天姿秀出的主持人麼!
必須寫信給親友炫耀一番!
並連這本宋氏字型印的新書……罷了,還是隻給請柬寄,再抄一本《語錄》副本寄去,新書留下自己收藏吧。
第56章
第一屆福建名家講學交流大會結束了,但它的影響力遠未結束, 反而剛剛開始。原本只是來看熱鬧的名士、才子們在連開三天大會, 又親自登壇講學後, 已對這座講壇生出了無限眷戀。
才要分別,就已經盼上了下一場大會。
《語錄》封皮上印著“第一屆”, 會不會還有第二屆?第二屆是明年、後年,還是像前朝朱陸二子的鵝湖會一樣,十餘年後才有後續, 而當年與會的大家卻已不能到場?
眾人便向武平縣裡的書生們打聽, 聽到了切實的好訊息:他們的講壇就在這裡, 他們縣裡這麼多讀書人也在這裡,怎麼不能開講學會?
不僅要開, 還要三年兩會, 逢歲科兩試之年的端午, 就在武平召開。唯獨會試之年不開, 是因為會試時許多才子要北上京城應考,趕不回來, 要等著他們回來了一道開會, 那才算得上是全福建學子的盛事。
如此便好, 如此便好。許多人就此放下心來, 但也有意尚不足, 還要問問宋時參不參加的——他若不參加,這大會必定要失色許多了。
這點卻不好說。
滿縣的人都知道,宋家是北直隸人, 雖然選到這裡做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