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5章 莫敢不從,辛亥軍閥,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仲珊,這裡是一份我給你開出的入黨介紹信,我向你正式發出邀請,希望你加入統一民主黨,為國家民眾多做貢獻!”
曹錕一聽喬宇居然親自邀請自己入黨,那就等於自己和喬宇的關係更加親密了,絕對是一件大好事啊。
“多謝總理,我現在就去寫申請書!”
“當年北洋也是聚集了全國的精英的,其中有不少可用之才,你也幫我出面勸一勸,儘量讓他們都加入進來!”
掌控了全國之後,喬宇的眼界自然就不同了,如何平衡國內派系力量就成為了最為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川系和其他的派系如何形成一個平衡已經成為喬宇首要處理的任務,喬宇要做的是全國的總理,不是川系的總理,北洋袁世凱等人的錯誤絕對不能夠重複,因此川系必須加以控制和制約。
保留北洋的老人宿將,讓他們進入統一民主黨也就是出於這種考慮,當然川系如今已經十分龐大,不只是軍事方面,在經濟,政治,文化上都有著難以想象的影響力,一家獨大的局面對於中國政局的安全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喬宇不止要用曹錕這樣的人物,甚至要對江浙資本力量進行扶持,還要拉攏傳統的晉商勢力,讓各地都孕育出自己的資本力量,在國內形成新的的平衡。
當然川系還是喬宇的力量來源,也不能夠過分削弱,因此這個平衡是很微妙的。全憑著喬宇自己拿捏,將曹錕調到了北京之後,西北還需要其他的人員來管理,喬宇經過自己的思量。將山西督軍閻錫山調了過來,任命他為西北行政長官,主管西北民政建設。
閻錫山算是民國曆史上的一個奇蹟,從辛亥革命開始,就當山西都督,一直控制山西到了49年,當了整整三十八年的山西王,和北洋抗衡。同光頭抗衡,打過日本人,也對付過解放軍,在他的治理之下山西這樣一個內陸省份在民國期間民生居於全國的前列。而且教育水平也非常高,還能生產軍火,算起來也是一個異數。
閻錫山能夠成為政壇不倒翁,其實還是和他高超的發展經濟的能力很有關係,有了民眾的支援。閻錫山的位置才坐得穩,坐得牢,不過閻錫山的眼界和心胸的確不夠,一直被限制在山西一隅。如果他能夠更加大膽,更有魄力。將河北或是陝西等地納入控制之中,進而吞併整個北中國。只怕民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現在閻錫山在山西當政已經接近十年,根深蒂固,已經形同**王國,喬宇現在掌控了天下,對於閻錫山這種人才肯定要用,但是卻要控制,因此將他從山西調到西北已經成為了必然。
閻錫山說實話並不願意離開老窩,只是他現在也清楚自己根本沒有對抗喬宇的本錢,尤其是蘭州之戰徹底震撼了閻錫山,自己也進行建設,但是自己這點成績比起人家喬宇來說實在是差的太遠了。
前思後想了一整夜,在閻錫山的心中那杆小秤在不斷的衡量,耳朵裡也都是算盤子的聲音,仔細衡量了得失之後,閻錫山老老實實的前往蘭州,聽從了喬宇的指令,臨走之前閻錫山將老部下都叫到了一起。
告訴他們要主動配合,聽從中央命令,不要和中央對著幹,那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山西人不能做馬家軍第二,反覆叮嚀之後,閻錫山離開了主政將近十年的山西,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心中不斷的盤算,喬宇調任自己當西北的行政長官,這個任命十分有趣。
目前中國的行政體系已經基本確定下來,省,市,縣,鄉,村,一共五級,根本沒有地方這一級,但是偏偏給了自己這麼一個特殊的位置,喬宇絕對不單純想要架空自己,而是一定要有重任,要自己到西北做什麼呢!
閻錫山的腦袋不住的轉動,看來或許自己的機會已經到來了,閻錫山猛然眼前一亮,心中有了主意。
“百川,我等你很久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