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遷都之用?
木易言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5章 遷都之用?,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木易言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不如留一部分給虞允文差遣。
這樣既能夠顧全官家,又能體現自己的大度,於吳璘而言何樂而不為。
並且這八萬雄兵屆時憑藉京兆府的城高牆厚,運用得當的話足以抵禦西夏來犯之敵。
相比吳璘的攻城拔寨,死守京兆抵禦西夏會要艱難得多。
由此這個重任已經落到了虞允文的身上,如果能夠跨過這道難關,將必定是羽化成蝶的蛻化和銳變。
“如此甚好,兩位勠力同心,朕心甚慰!”
“在朕看來,文臣武將有才者皆可統兵,重文抑武已然不合時局,大宋要的是文武並重,相容幷蓄!”
趙構這話一出,讓韓世忠和吳璘這些武將出身的重臣感動得熱淚盈眶。
大宋的武將被壓制的那麼多年,還從來沒有一個君王能夠將武將拔高到文武並重的高度。
並不是趙構此時著眼於北伐,而給武將們畫個大大的餅。
而確實是趙構自己切身之感受,那便是文武並重所帶來的朝堂風氣和戰略局勢的改觀。
文武並重的出現,不僅僅體現的是趙構的韜略,更是未來朝堂平衡的一種體現。(注:大宋蔡京、秦檜、史彌遠和賈似道等文官重臣之禍亂,一點都不亞於唐時的藩鎮之亂。)
“官家英明,大宋無藩鎮割據之基礎,一味抑武委實難以開疆拓土,亦難以禦敵於千里之外!”
韓世忠激動的回應道,如若是平時他絕無可能會如此附和。
但他能夠看出官家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在反省前幾代君王的國策,也看出了重文抑武的弊病之所在。
透過保下岳飛之後,在蔡州和郾城的連戰連捷,如若重用文臣征戰恐怕難以出現這樣的局勢。
而眼下的大宋的禁軍和廂軍的模式,就註定就是文武並重也難以出現藩鎮自立的局面。
縱觀歷朝歷代,自周分封諸侯之後,集權便難以在朝堂出現。
唐時一味重武,藩鎮軍閥便蠢蠢欲動。
而只有文武並重,且能夠相容幷蓄,並能有輔之以朝制而監督,自然不會出大亂子。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爾”原本就是藩鎮割據的真實寫照。
不得不說唐時的武將地位尊崇,文臣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這正是這樣的藩鎮格局,才讓各地軍閥擁兵自重,不聽號令。最終導致各自為戰,各立為王。
因此太祖立國之初將自己對於歷代的經驗和五代的教訓得以總結,才逐漸出現了大宋重文抑武的國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