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大豆危機
失敗的人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8章 大豆危機,回到2000年坐莊金融圈,失敗的人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美國派出,由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組成的大豆採購團。
2004年初,中國大豆採購團赴美,此時的大豆價格歷經半年多上漲,已從540美分\/蒲式耳,漲到了1060美分\/蒲式耳,漲了將近一倍。
由於國內企業缺乏衍生品交易經驗,且片面聽信美國農業部的資料,中國大豆採購團在赴美期間,在大豆價格的最高點,簽訂了800多萬噸的大豆期貨合同。
這些大豆期貨合同成了中國大豆產業淪陷的開始。
採購團離開美國僅1個月,國際大豆價格開始爆跌,美國當年的大豆生產,完全沒有受天氣影響,非但沒減產,反而創下了產量紀錄,大豆期貨價格直接腰斬。
2004年,由於在大豆期貨上的嚴重虧損,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從延續了20億美元的順差,突轉為46億美元逆差,這成了中國農產品貿易的逆差記錄。
由於大豆加工廠的生產成本,70%是買大豆的成本,高位買進如此多的大豆,成本太高,中國企業根本無力消化。
為減少損失,中國大豆企業選擇支付15-20%的違約金,希望能夠終止高價採購合同。
但蓄謀已久的做局,怎麼可能輕易了結,跨國糧商串通一氣,馬上停掉了對違約企業的大豆出口。雖然當時國內大豆加工的主要原料是國產大豆,但進口大豆也佔了相當的比例,停掉原料進口,等於將加工企業判了死刑。
就這樣,第一次大豆危機爆發,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在跨國糧商的脅迫之下,只能吞下苦果,
眾多企業經營虧損,瀕臨倒閉。
第二次大豆危機就在去年,在國內大豆企業掙扎於破產邊緣的時候,國際糧商突然掉轉面孔,向國內企業伸出橄欖枝,聲稱可以接盤破產企業。
中國大豆企業在鉅虧之下,根本無法拒絕資本的誘惑。就這樣,跨國糧商翻雲覆雨之間,參控股了中國超過70%的大豆壓榨產能。
在跨國糧商與國內企業談判入股時,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跨國糧商即便不是大豆加工廠的大股東,也普遍要求掌控企業的大豆採購權。
掌握了大豆採購權的跨國糧商就能棄用國產大豆,採購更多進口大豆。國內大豆產業鏈的更上游,大豆種植業已經成了跨國糧商下一個圍獵目標。
第二次大豆危機正在醞釀。
葉小剛默默放下滑鼠閉目沉思,如果記憶沒錯的話,今年的大豆產量雖然種值大豆的農戶改種了其它農作物,大豆產量遠低於去年,但是國產大豆的收購價格被外資逐步壓低,收購規模越來越小,大豆產區出現嚴重的大豆滯銷。
因為國產大豆的種植成本高,而且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3%-5%,所以國產大豆在與進口大豆的競爭中不佔優勢。
大豆收購價跌破農民的生產成本,第二次大豆危機爆發,在國內大豆加工業淪陷了三年之後,產業鏈更上游的大豆種植業最終難以倖免,改種其它農產品的農戶比比皆是。
大豆在國內的種植面積開始萎縮,大豆進口規模逐年上漲,在控制了中國的大豆加工之後,跨國糧商也要開始控制中國的大豆種植。
自己作為一個幸運的重生者,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國外資本統治我國食用油的命脈。打定主意,葉小剛握緊雙拳重重的砸在辦公桌上暗暗發誓:進軍國內食用油,盡力打破後世國外資本統治國內食用油的局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