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人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4章 國內食用油怎樣被外資控制的,回到2000年坐莊金融圈,失敗的人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週六休市,本應放假的週末,葉小剛通知農作物期貨操盤手來公司開會。

朱麗娟吩咐鄧菲給每人分發一份調研報告後示意開啟

:“現今食用油市場需要先了解幾個名字:中糧(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的幾個階段,嘉裡糧油,新加坡威爾瑪,Adm,嘉吉公司,邦吉公司。南海油脂,北海油脂,東海油脂。

中糧集團是中國糧食進出口的官方代表,最初的發展靠的是計劃經濟所賦予的特權。中國油脂行業的發展和逐步與國際接軌要從曹萬通掌門的時代說起。隨著中國的改革,中國的油脂行業也需要深化,滿足老百姓更多的食用油需求。藉助外資成了一條捷徑。中糧在 80年代中期開始與嘉裡集團接觸,並在 80年代末與嘉裡集團在香港合資成立鵬利公司(其中嘉裡 51%,中糧49%)。由鵬利公司與中糧在國內合資(鵬利 80%,中糧20%)建立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從資本結構上中糧控股。南海油脂僅僅是一個精煉廠,投資規模小,在深圳蛇口保稅區內以精煉進口大豆毛油為主。

但南海油脂賺到的錢卻是投資的無數倍,或者說嘉裡糧油透過這個廠賺到了大把的銀子,途徑是走私。

因為當時國內外油脂差價非常大,國內大概買到,3.5---4 元每市斤,而國外當時的油脂價格大概在,4000 元每噸,也就是2元左右每市斤。而棕櫚油更是隻有 2000 元不到每噸。南海油脂由於處在保稅區內,其進口毛油精煉後如果在境內銷售就必須補交高額的關稅,而出口則可以免徵關稅。”

舉個例子:進口一噸 4000 元每噸的毛油,精煉費 200 元麼噸。成本是4200 元每噸。如果在境內銷售需要交40%左右的關稅,而出口的話則一分錢不用交。走私的利潤就在這 40%的關稅。如果交了關稅,批發到零售的差價在國內就是正常的。

南海油脂將毛油精煉加工後,報關出口,出口給嘉裡糧油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公司,而實際上這些油在蛇口港裝船後根本就是在海上兜一卷就回到一些偏僻的海邊,由事先聯絡好的境內走私人員卸貨,然後在國內銷售。當時的走私規模是空前的,一些廣州的農民主要是潮汕和新塘地區的農民透過走私成了億萬富翁。而參與走私的還有當時國營的各省市油脂公司,他們從走私販手中購買走私油,然後再內地各省市批發零售,賺取差價,獲利不菲。走私油脂的高峰在94年前後,南海油脂造就的走私千萬富翁無法統計,也就是在那幾年,因為走私油猖獗,內地的榨油廠無法與之抗衡,紛紛停止生產轉而成了走私油的精煉廠或者中轉地。而當初山東河南一些種植大豆的區域逐步放棄大豆,以至幹到今天在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已經很難看到有大豆種植,而這裡在 90年前曾經有著規模的大豆種植。

為什麼作為國有企業的中糧不制止這種損害國家利益的走私,因為南海油脂雖然中糧控股,但經營權實際上掌握在嘉裡集團手中。最初掌門人郭孔峰(郭鶴年的侄子)後來成為新加坡威爾瑪公司的創始人,如今是國內最大的大豆進口商。後期掌門人李福官也為南海的發展付出了幾乎是自己的半生。功過無法評估,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本身就不是黑和白那麼簡單。而南海油脂已經無可爭議的成為中國油脂貿易行業的創始者,曾經一年銷售50億在95年排在北京吉普和貝爾電話之後名列中國合資企業第三名。中糧對於南海油脂的失控最終導致了

嘉裡集團的走私失控以及金龍魚品牌的所有權丟失。

南海油脂事件讓曹萬通的中糧學到了一些國際油脂貿易的規則,也培養了一批人才(中糧曾經派過一批人在南海油脂工作,後被嘉裡系人馬驅逐),而且當時的中糧仍沒有與國際農產品巨頭也就是大豆貿易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詭異復甦:我能看到人生劇本

電影人智博

朝撫女帝

虞羽憐

回到2000年坐莊金融圈

失敗的人生

精靈:我有一個洗翠秘境

請我喝好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