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1頁,我只想自力更生,中秋月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慢慢想,我來開車,給你一路想回去的時間,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跟我交流,但太深奧的技術我真不懂,我只是個體驗官。」
姜滔滔捂著自己的頭,幾乎得趙德柱扶著才能不摔倒的走下去:「這次表現最好,開了近二十公里的那輛車,就是史丹福大學ai智慧研究小組的作品,是得了佩奇的指導,加入了一組感測器,才能在幹擾後,自主堅持了一段時間,所以他的結論就是大量增加感測器,特別是攝像頭!這也是你跟我提到的,但汽車無人駕駛取決於路面狀況,和我在空中不一樣啊,啊啊啊啊……」
這就是創新的艱難,沒有任何同型別產品可以參考剽竊。
一切都要靠靈感或者經驗來選擇發展方向。
必須承認,華國在這方面走了捷徑。
而花旗國在稱霸全球的幾十年裡,已經走得很遠很遠了。
底蘊深厚。
趙德柱開著車才慢慢領會到姜滔滔說的這個意思:「兩種不同的無人駕駛,各有優缺點,無人機在天上,怎麼飛都行,只要不落地就不存在卡住的問題,這是汽車的短板,可汽車在地面又不用考慮穩妥的問題,對嗎?」
姜滔滔癱坐在副駕駛:「對,其實兩者是一樣的,有共通的地方,加大感應器,精確的感應模組……汽車的感應,是攝像頭、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
趙德柱嗯嗯嗯:「我現在那輛賓士s,已經帶著八個泊車雷達,但無人機用不上,空中感應的……是高度?平衡?反正一定要平!」
姜滔滔就像個神叨叨的和尚:「演算法是核心,這是你跟佩奇都公認的地方,這就是大腦,感應器,感應器,對車來說,攝像頭、雷達就是眼睛,我們在開車,假如是個機器人,肯定要讓他用攝像頭看前方,分析公路,用雷達探測障礙物,這確實是眼睛,那汽車方向盤怎麼動,油門大小,就是手腳……」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