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夾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節,80年代廠區生活,南瓜夾心,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在裁縫店那邊試過了,挺合適的,快點去換衣服,媽在外面跑了一上午都餓了。”
田淑麗念著其他人去換衣服,她自己把東西收拾好之後又開始往桌子上拿碗筷,一副停不下來的樣子。
午飯結束後,孫媽媽又開始急著發麵準備蒸饅頭,這也是東北年前必須要做的事情,蒸好的饅頭和年肉年雞一樣,裝好了之後往外窗臺上一方,一晚過去準凍得瓷瓷實實的。
不僅是孫家,廠區裡其它的人家也多是這麼做的。
而且這年前的最後一個週末,時間都特別的珍貴,走在路上的行人都急匆匆的,就是為了早一些回家。
就在這種忙忙碌碌的氣氛當中,年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們東北的村子,到了冬季基本上就不用冰箱了,因為廚房和室外的溫度比冰箱低多了,完全可以當成冰櫃使用。所以你如果是冬季到了這邊,除了冰雪之外,還能在老房子或者筒子樓背陰的那一面,看到好多人家掛在窗臺或者是牆外面的凍貨,一般可以從年底一直掛到過了正月十五。
第72章
其實孫家的這個年,過的是另外一種團圓。
電廠和醫院不比別的單位,就算是過年,每個崗位上也都要留下值班的工作人員,以保證廠子的平穩執行和有能力應對突發狀況。
孫爸爸和孫媽媽,都是那種責任心很重的人,孫媽不用說,今年除夕夜輪班的正好就是她,而孫爸爸愛惜科室裡面的同事,於是就把除夕夜的值班崗位安排給了自己,讓其他人回家團聚。
大年夜科長和護士長主動值夜班,這種工作態度,也難怪他們能獲得領導和同事們的贊同和肯定。
就這樣孫家的這頓團圓飯就從晚上改成了中午,而今年的除夕夜,孫家三兄妹註定只能自己在家過了。
中午聽著收音機裡面播放的喜慶音樂,孫家的客廳裡也是喜氣洋洋。
孫媽媽忙著和麵拌餃子餡,孫爸爸則帶著孩子們,給家中貼對聯和窗花。
那個對聯是孫駢自己找紅紙寫的,她的毛筆字雖然不出色,但也勉強能看,反正寫的自家的對聯,也沒人會嫌棄。
窗花是田老太太這幾日得閒的時候剪好了送過來的,和窗花一起被送過來的,還有兩個書包,一個赭紅色,一個灰色,都是用孫駢送過去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做出來的。
兩個書包做的都很漂亮,孫駢和孫驥都很喜歡,至於她哥哥,姥姥用格子碎布給他做了一頂特別時髦的鴨舌帽,樂的她哥傻笑了一整天。
很快對聯和窗花都被貼好,孫媽媽的面和餃子餡也都和完,她把擀麵杖找出來說道:“都去洗洗手,過來幫我包餃子。”
孫家的人都會包餃子,包括年紀最小的孫驥,可是會擀餃子皮的卻只有孫爸和孫媽,孫駢曾經嘗試學過,可惜她總是幹不好,在圓的面劑子,都能讓她幾下擀成多邊形。
孫媽媽教了幾次之後對女兒擀麵皮這活也再不報任何的希望,只是在心中暗自祈求,未來女婿能是個心靈手巧的。
孫家夫婦在面板上通力合作,一個又一個的面劑子被他們摁扁在擀成餃子皮,然後丟在面板上,之後被某一個孩子給取走,包成餃子。
孫家三兄妹包的餃子各有各的特點,基本上只要一看包出來餃子的外觀和形狀,就能夠確定這個餃子是誰包的。
孫驥幹活眼快手快,他包餃子基本上就是拿皮,送餡,兩邊對好雙手用力合上一捏,一個餃子就完成了,所以他包的餃子折邊都很少。
孫駿幹活心細又穩定,他包的餃子餡大邊緊,每一捏都掐的很穩,所以他包的餃子下鍋之後很少會有破口的。
孫駢包餃子的時候最怕粘不好麵皮,所以她包餃子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