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是太讓朕失望了。”

徐皇后笑道:“那可不,這是咱們侄子,一家人,肯定和那些人不一樣。”

朱棣又迫不及待道:“景昌啊,聽說你還擬定了方略,想要遷都,需要怎麼辦?”

徐景昌正色道:“臣反覆推算過,如果遷都,大明朝廷需要編列兩萬萬兩白銀預算,方才能成功。”

“什麼?”朱棣都有點傻了,“你說多少?你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就連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挪了挪屁股,賢弟啊,你可真敢說,現在大明歲入才多少?真要是像你這麼說,怕是要二十年不吃不喝了。

當初朱元璋定都應天,也沒有花這麼多錢啊!

“啟奏陛下,如果遷都,首先第一條,那就是糧食,大運河必須整修。畢竟靖難之役中,運河多處破壞,重修運河,需要一千萬兩以上,而且每年還要投入二百萬兩維護。這還不算打造漕運船隻的錢。”

朱棣哼道:“用不了這麼多……工部報的預算是三百萬兩。”

“他們沒算徵召民夫的錢,如果陛下還向以前那種,無償召集民夫,山東必反……吧陛下可以去問袁綱。”

朱高燧也連忙道:“父皇,此事孩兒知道一些,山東屬實太苦了,袁巡撫頂著身敗名裂,把孔府田產還給老百姓……好些山賊土匪都招安了,看樣子沒有三年五載,別想恢復。要是大舉徵召民夫,只怕現在做的,功虧一簣。”

朱棣聽得眉頭緊皺,沒法無償徵召民夫,想要修運河,開支肯定非常巨大。

“景昌,朝臣沒說此事,你們卻是這個看法,道理何在?莫非要哄騙朕?”

徐景昌笑道:“陛下,過去您要遷都,朝臣反對,如果您下定決心,一定要遷都,他們不敢明著反對,那又會怎麼樣?”

朱棣一怔。

朱高燧笑嘻嘻道:“自然是加倍了……如果真的鬧出了民變,他們就會說是父皇遷都鬧的,罵名就讓父皇背,可以逼著父皇下罪己詔,甚至打消遷都的念頭。”

朱棣大詫,“老三,你這都是聽誰說的?”

朱高燧道:“孩兒這不是管著邸報嗎,接觸了不少文人,他們的手段也不難理解。”

朱棣思前想後,無奈長嘆。

這就叫逢君之惡!

身為天子,反對你的那些,未必是忠臣,但是全都順從你的,也未必是好人……朝政之複雜,遠非外人能想象的,而且身在局中,也未必看得明白。

盡是修造運河這一項,就很讓人頭疼。

不過朱棣又豈是輕易退縮的人。

“景昌,你方才說了兩萬……萬兩,除了河工,還有哪些開銷?”

“接下來就是營建北平城的開支了……王府要擴建成皇宮,一切按照應天規格,光是三大殿,沒有二百萬兩也不夠。而且天子到了,就需要修建外城,拱衛聖駕。一個外城,也要五百萬兩以上。而且六部五府,所有衙門都要搬遷過來,這也是一筆鉅款……光是建築成本,就要三千萬兩以上,而且還要拿出兩千萬,進行徵地補償。”

“徵地?什麼徵地?”

徐景昌道:“陛下,燕王府周圍的房舍肯定要拆了,衙門興建也要土地,還有上萬官吏北上,也需要住處,他們肯定要佔用北平百姓的房舍,朝廷不能不給補償,陛下不能讓百姓傷心啊!”

朱棣的眼前,突然閃過百姓熱烈歡迎自己的場景,屬實不能白白佔用民宅。

“當真需要兩千萬兩補償嗎?這也太多了。”

漢王朱高煦突然道:“回父皇的話,前些時候,為了將衛所土地轉給整個衛所……順天知府衙門已經和衛所簽了約書,不許隨意徵用土地……如果一定要徵用,需要給予三倍補償。由於北平城也在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