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七章準備遷都試問還有什麼能比得上衣錦還鄉更讓人激動的呢?朱棣雖然沒生在北平,但是洪武十三年,他正式就藩,算起來也有二十多年,最好的青春年華,苦樂酸甜,都在北平。

而且沒有父母兄長管著,自由自在,為所欲為。

朱棣太喜歡北平了……如今更是以天子之尊,迴歸故地。

朱棣真想學漢高祖劉邦,高歌一曲大風起兮……

“徐景昌,你給朕過來。”

徐景昌催馬,到了聖駕輦車的前面,朱棣笑道:“請來這麼多老人家,是你的主意吧?”

徐景昌笑道:“都是陛下德行深厚,來的老街舊鄰,仰望陛下,想要瞧瞧,陛下可是清減消瘦了。”

一聽這話,朱棣更是激動,“到底是自己人啊……徐景昌,你準備好東西沒有?朕要賞賜。”

徐景昌笑道:“陛下放心,眼下北平牛馬牲畜,金銀布匹,甚至是鹽引土地,什麼都不缺……臣保證安排妥當。”

朱棣大喜,“那好,進城!”

就這樣,朱棣在一片歡呼聲中,進入北平,沿途街道都裝飾過,路也鋪的筆直,還有更多的軍民夾道歡迎。

朱棣探身,頻頻向百姓們揮手致意,收穫萬歲之聲無數。

徐皇后的輦車跟在朱棣後面,看到這一幕,她也激動了……畢竟當初李景隆幾十萬大軍圍攻北平,朱棣外出未歸,是她親自領著人馬,守衛北平,浴血奮戰。

或許這些人裡面,就有當初一起並肩作戰的軍民吧!

能重回北平,徐皇后的喜悅,也不言而喻。

天子和皇后在簇擁之下,進入昔日的燕王府。

朱棣登基之後,燕王府就成了潛龍寶邸,為了迎接朱棣到來,徐景昌也下令整修過……因此走入王府之後,朱棣渾身都透著喜氣。

“好,還是這裡好,比應天還好,朕恨不得往後都住在這裡。”

徐景昌半點不意外,朱棣想要遷都的事情,早就知道了。

倒是讓他有點意外的是徐皇后,瞧這意思,姑姑也挺喜歡北平的。

“侄兒,現在滿朝文武都反對陛下遷都,姑姑問伱,你什麼看法?”

徐景昌立刻道:“我當然支援遷都了!”

“當真?”徐皇后驚問。

“那是自然。”徐景昌道:“陛下想要遷都,北平又是邊防重鎮,故元舊都,遷過來理所當然……我還擬定了一份條陳,打算獻給陛下呢!”

徐皇后大喜,“難得你有這份心,不愧是我的好侄子。”

朱棣也聽到了,就笑著道:“好啊,咱們一邊吃飯一邊說。”

徐景昌也給朱棣準備了接風洗塵的酒席……這頓飯只有朱棣、徐皇后、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皇孫朱瞻基,外加徐景昌參加。

就連禮部尚書黃觀都沒有資格,至於北平各界迎接天子的大宴,放在了三日之後,等朱棣休息好了,再來賜宴。

一句話,這是自家人暢聊,外人沒資格摻和。

“徐景昌,你說說,現在北平怎麼樣了?”朱棣好奇道。

“回陛下的話,如今北平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百業興隆,一切都好。”

朱棣笑了,“那好,朕問你,遷都怎麼樣?”

“那更好了,臣正想和陛下說呢,不要聽應天那些人胡說八道……遷都北平,正好平衡南北,發展北方,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邊防安全,都作用巨大,好處多多。陛下要遷都,那是深思熟慮的妥當舉動,絕對是利國利民的。”

朱棣興奮一拍大腿,環顧兩個兒子,又對徐皇后道:“你聽聽,這話說得多好!朕當初就該問問景昌的意見,朝廷諸公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