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舊,貪得無厭。實在是一副老病之軀,不好瞎折騰,縱然是好心,讓下面的人去做,也會漏洞百出,難以收拾。”
徐景昌很用力點頭,“天官之論,確實老成謀國,金玉良言。但我想請教一句,當真就沒有辦法,就不能稍微改變一下?”
蹇義眉頭一皺,他略沉吟一陣。就忍不住輕嘆道:“定國公,你此番匆匆回京,就是這個目的吧?”
徐景昌頷首,隨後十分感嘆道:“蹇天官,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我懂。奈何眼下機會難得。南邊下西洋,北邊榷場。商貨圓通,財稅大增。天子有勵精圖治併吞八荒之心,臣子也該有大刀闊斧,謀萬世太平之念。如果錯過了這個當口,你我都會悔之晚矣的。”
徐景昌感嘆道:“我絕非要拿捏老兄,更不是要扳倒你這位天官,我心裡頭清楚,你是最清楚官場事情的人,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離不開您老兄的鼎力相助。”
徐景昌又站起身,揹著手,在地上踱步。
“你方才說我身居一品,儼然宰相……你這話還是不對的,宰相承上啟下,要直接處理政務……但是我現在頂的還是通政使的頭銜,歸根到底,我的使命是讓政務上下通達,真正做事情的,還是諸位同僚。”
蹇義聽這話,渾身一陣陣顫抖,心裡頭暗暗驚歎。
雖說他是地地道道的老油條,但是依舊不免怦然心動。
這是做事的良機不消多說,徐景昌又把姿態放的這麼低,屬實是難得。
如果放在幾年前,蹇義立刻熱血沸騰,直接挽起袖子了。
但是如今的他,可沒有那麼容易上頭。
“定國公,你看我這邊要怎麼辦,你有個妥當的章程沒有?”
蹇義依舊把皮球踢給了徐景昌。
徐景昌也不意外,“蹇尚書,說到底還是用人的問題,朝堂需要增加商稅的份額,整個財稅都要調整,怎麼收上來稅,又由誰來負責,千頭萬緒,我一時也想不清楚具體要怎麼辦。”
蹇義點了點頭,突然微微一笑,“定國公,要讓我說,還真有一個辦法,我也跟夏尚書提過,奈何他沒有興趣。”
徐景昌好奇道:“是什麼辦法?”
蹇義道:“是這樣的,以如今大明的狀況,我們在每個州府縣城,增設官吏,收取商稅,非但繁瑣複雜,而且還得不償失,有好些縣城,收上來的稅,還不夠官吏的俸祿。”
徐景昌連連點頭,這一點他也承認。
山東,北平,有許多州縣都是這樣。
收上來的那點銀錢糧食,還不夠當地官員的俸祿,需要朝廷補貼。如果一律增加官吏,徵收商稅……稅能收上來多少還不確定,俸祿開支肯定爆了。
而且還會造成拼命壓榨老百姓的情況,搞不好地方天怒人怨,激起民變。
有人說,難道徵稅還能虧了?
這就是現實的無奈,非要強徵稅賦,不但會虧錢,還能亡國。
徐景昌道:“蹇尚書,那你有什麼好辦法?”
蹇義笑道:“也談不上好辦法,無非是在幾個緊要的關口,設立稅卡,比如說廣州、寧波、泉州,這三處都有市舶司,需要向外貿易,我們只要針對需要出售的商貨徵稅就是了。”
“怎麼說?”
“這不很容易嗎,如果售價二十兩一匹,按照三成稅賦,就是六兩銀子,對吧?”
“對,這不還是現在的辦法嗎?”
蹇義笑道:“不一樣的,以這匹絲綢來說,買進來的時候,許是要八兩,轉賣出去二十兩,商人賺的是十二兩,並非二十兩,按照二十兩徵稅,其實不公平的。”
徐景昌恍然一驚,蹇義說的什麼玩意,他已經明白過來了。
不就是增值稅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