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虛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4章 中日坦克首次交鋒,紅色警戒之民國,華麗的虛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本的四式主戰坦克和五式主戰坦克的研製代號為“奇託”,研製工作於偷襲珍珠港之前就已經開始,開工同時研製兩款主戰坦克,一款大一款小,其本身就是學習中華的高低搭配,進行火力和裝甲上的互補。

因為中華和蘇聯強大的裝甲壓力,讓日本不得不開始研製一款用於陸地戰場的重灌備,五式和四式就是在日本上下憂患心裡中展開針對性專案的研製。四式是一款藉助德國豹式坦克初期款式研製的主戰坦克,其測試效果和實戰效能,都優於德國的豹式坦克的初期型號,就算是後面型號的豹式坦克,在速度方面,也弱於日本的這款新式坦克。

侷限於日本地幅和國內資源的匱乏,日本方面原本也打算研製一款戰鬥效能能夠媲美中華的中國虎坦克,至少在戰鬥全重方面(火力和裝甲),不能弱於中華的中國虎主戰坦克。但結果,日本人發現,德國為了顧及到中華的態度,並沒有打算把自己德國虎式坦克的坦克炮技術給日本,基於火炮技術不過關,日本只能採取了折中的辦法,採取了從德國進口的88毫米高射炮和戰防炮,進行自己研製改裝,最終裝在了四式坦克的身上。不過,裝上了口徑較大的火炮,原本計劃裝載的86枚炮彈,只能無奈的縮減到56枚。

這也是不得以為之,因為小口徑的火炮,射擊試驗表明,小於88毫米口徑的火炮穿甲威力明顯不足。所以,只能採取了最少88毫米口徑的方案。這也是日本第一次在坦克上,裝上大口徑的火炮。以前不管是那一款戰車,日本在這方面,最大的口徑也才五十七毫米。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不過有了德國一些制導和經驗,日本的兩種坦克最終如願定型。

四式坦克早在日本正式加入同盟國之前,就開始大規模的生產加入陸軍,到現在已經快速換裝了許多個裝甲師團。而五式坦克,因為決定最少採取105毫米口徑火炮,車身和戰鬥全重,也比四式大了不少,研製起來也十分的困難。

可以想象,以往日本的一式坦克和九七式坦克,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麼坦克,戰鬥全重,還不如中華的傘兵戰車。裝甲防護就連中華的12.7毫米重機槍都承受不了。當年上海派遣軍之敗,讓日本人狠狠的記住了。

而日本配合德國展開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在裝甲方面也吃了蘇聯t-34/85很大的虧,日本方面為了一洗陸軍在裝甲部隊上面的恥辱,不斷的加快研製速度。不過,就在四式這款不管是哪方面效能都超過了t-34/85的坦克裝備部隊時,日本加入了同盟國,兩者也沒有正式較量過。

四式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位於地下工廠的五個戰車生產車間全力生產。四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0.8噸,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噸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質的飛躍。而五式主戰坦克,更是達到了四十噸的戰鬥全重,已經快趕上了中華的中國虎坦克了。

四式坦克車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乘員為四人:車長、炮長、駕駛員、副駕駛員。

四式坦克上的主要武器為四式88毫米高射炮,並準備採用自動裝彈機(非華麗新增)。採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四式榴彈。發射一式穿甲彈時,在1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厚的鋼裝甲。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藥。彈藥基數為56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藥基數5000發。最大速度為4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米。

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採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公務員

水葉子

紅色警戒之民國

華麗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