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九章 龍虎聚會,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要大規模種植水稻,必須有足夠的水利設施,東北雖然不缺水,但是也要有引水渠深水井才行。而目前為止,不少老百姓的基本飲用水都沒有解決,很多人都喝著苦鹹水,根本沒有錢去打井。

所以在最近的兩三年之內,水稻註定了只是實驗性種植,等到第一批的農場建立起來,那時候水利設施也修築差不多了,老百姓手頭也有錢了,而且農村也有了組織,這樣政府再適當的引導,大規模的推廣水稻的時機就成熟了。

不過除了水稻之外,張廷蘭已經準備儘快推廣另一種作物了,那就是玉米,東北俗稱苞米棒子。玉米的產量比高粱高,而且更適應東北的農業條件,後世三大黑土帶都是重要的玉米產區,而且玉米病蟲害更少,管理更容易。

早在安頓遼陽的災民的時候,張廷蘭就已經安排專人採購優質的玉米種子,按照今年的氣候,已經差不多到了播種的時候了,而且根據張廷蘭的建議,同樣要採取催芽的辦法,在播種之前,就讓讓玉米發芽。

別小看這一點處理,就能讓玉米小苗用最快的速度長出來,到了秋天的時候,棒子更加成熟,能提高不少產量,按照張廷蘭的估計,一畝地玉米的產量應該在一百八十斤到二百斤之間,幾乎才是後世的十分之一。

對於這種產量,張廷蘭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要想增產,只有大量使用化肥,這是唯一可行的途徑,只有把養分供應上去了,才能夠生產出足夠的糧食。這就是生物學的鐵律,和別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你們可別光看著好玩啊,過兩天就要下地插秧了,我可是圈出了好幾百畝的土地,需要人手不少,你們誰也別想跑啊!”

張廷蘭這話一出口,這幫紈絝非但沒有為難,相反還躍躍欲試,他們顯然不知道種地的辛苦,一天插秧下來。估計腰都要折了。當然張廷蘭也沒有必要點破,樂得這幫少爺羔子感受一下農家的辛苦。

這邊一大溜,幾十個溫室,光給水稻育秧,就顯得有些浪費了。後面有幾個溫室專門種上了各種蔬菜,小白菜。青辣椒。茄子,黃瓜,豆角之類的。

張學良眼尖,離著老遠,就看到這幾個溫室裡面花花綠綠一大片,急忙衝了過來。其他幾個人也不落後,全都跑到了裡面,一看這些長勢喜人的蔬菜,他們都忍不住露出了狂喜之色。其實也不怪這幫少爺發神經,實在是現在冬天能吃到的蔬菜太少了。

除了鼎鼎大名的酸菜之外,就是蘿蔔、白菜、土豆之類的,最多吃點綠豆芽,黃豆芽。別看張學良他們都頂著少帥的名頭,冬天也比普通人強不了多少,苦捱了一冬天,現在剛開始播種,距離能吃到新鮮的蔬菜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因此見到這些蔬菜之後,眼睛裡頭都冒著綠光,張學良毫不客氣的揪下了一根巴掌長短的黃瓜,直接就開始大吃大嚼了!

其他幾個人也不客氣,全都一起上手,把把黃瓜和西紅柿都揪下了不少。

“拙言哥,你不知道啊,我爹那邊天天吃豆芽,現在一看,我都快吐了!”張學銘在一旁大聲的抱怨:“你早點告訴我們,何苦在家裡頭受罪啊!”

“早點告訴你們也沒用,還沒開花結果,難道你們還能像兔子一樣,光吃秧子不成,等到今年冬天吧,一切都好了,我都建一些溫室,就是到了冬天,咱們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

其實張廷蘭也十分感慨,在後世就算是普通人家,在冬天也不缺蔬菜,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算的起是權貴階層了,到了冬天,一樣要忍著。其實張廷蘭也早有弄溫室的打算,至少年前太過繁忙,根本抽不出一點空,直到要種水稻了,才想著利用溫室種上一些蔬菜,滿足一下口腹之慾。

這幫少爺看到了好東西,絕對是不願意走了,張廷蘭也不得不招待他們,除了這些蔬菜之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