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六十章 洗足,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度,目前官場上主要是兩大股力量,一個是透過考試進入官場的新人,這部分人普遍知識水平很高,甚至有國外留學經歷。第二股勢力就是前清留下的舊官吏,滿清雖然亡國了,但是這夥人不但沒有下崗,反倒活得更舒服了。
舊官僚自身問題多多,就不用細說了,而透過考試進來的一批新人,他們也經不起推敲,其實這也是民國時代的一個悲哀,老派人物不行,新派人物也是一樣。
由於教育不夠普及,能夠讀書的人,家庭多半十分富有,而且他們的圈子比較小,彼此之間盤根錯節,這幫人做什麼事情,都站在自己階層的立場上,只顧著為自己爭取利益,這也就是新舊官僚一丘之貉的原因。
張廷蘭現在提出了從農場選官,換句話說就是讓有農民背景的官員,大量進入官場,增添新鮮血液,這些農民出身的官員,就會站在最廣大的農民立場上說話,這樣就打破了原有的格局。
王永江何等的精明,頓時就看透了張廷蘭的心思,他想了想,然後問道:“拙言,這些農民能勝任官員的職責麼?他們的文化水平恐怕不行啊!”
“文化和能力並不完全對等,有些人沒讀多少書,卻有雄才大略,就比如咱們的大帥,相反有些人讀書越多,反倒腦筋越差了,根本不懂人情世故,沒有任何的辦事能力。另外我覺得可以利用別的辦法彌補,比如從現在開始,就在各個農場,乃至全奉天,推動掃盲行動,大家都讀書識字!”
張廷蘭在軍隊之中已經推行了掃盲行動,讓士兵們讀書識字,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把這個行動擴充套件到整個東三省,也迫在眉睫。
張廷蘭在後世的時候也關注過二戰之後發展起來的工業國,這些國家工業快速起步的時候,都有一項重要的指標,那就是識字率要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文盲不足三成,這也就是進入工業時代,最低的人口素質要求。
顯然整個東三省,連三成識字的人都沒有,要是指著教育的慢慢發展,那就太慢了,大規模的掃盲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王永江仔細思量著張廷蘭的話,他很清楚,大規模的掃盲,其實是在改變社會個格局,產生的影響無與倫比。在古代就有傳說,倉頡造字之後,天雨粟,鬼夜哭!這就詮釋了知識的重要性。
中國曆朝歷代,受限於經濟水平,讀書識字的權力落在了少數人手中,這些人把握了官僚體系,掌握了話語權,成了社會的上層,整個社會不可避免的呈現了兩極分化的格局,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田連阡陌。而且少數頂層,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反而會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成為了蛀蟲。
而一旦大規模的掃盲運動推開,知識進入了尋常百姓之家,底層民眾也能接觸到了知識,他們或許條件不如那些富裕的人好,但是勝在數量眾多,一樣會把原來的社會上層徹底打破。
“拙言,不論是掃盲,還是在農民之中選官,都是影響巨大的事情,必然會招來各方的強烈反彈,恐怕反對聲音絕對不會小!”
“那也不能姑息養奸,要想讓東三省發展起來,提高民眾的素質勢在必行,誰也不能阻擋,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王永江苦笑一聲:“拙言,殺氣還是這麼重啊,暫時咱們手上沒有那麼多的人才,必須讓那些讀書人給咱們辦事,要是按照你這麼幹,就等於直接宣戰,反倒不好了。所以我看這種事情可以先做不說,奉天也在不斷的加大教育投資,把整個工作鋪開,等到覺察出來,咱們已經水到渠成了!”
“鐵龕先生,反正怎麼謀劃是您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十年之內,咱們必須把文盲率降到一半以下,不然工業沒法發展,總不能讓一幫目不識丁的人去控制機器吧!”
“嗯,我會想辦法,把具體的章程制定出來,你也不能躲清閒,也要幫著我出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