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四章 郭鬼子和小六子,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拙言,自從你小子折騰出了對俄走私線,咱們奉軍的裝備一天比一天好,看著讓人高興啊,放眼全國,就是那些北洋精銳裝備都比不過咱們,現在又要弄到什麼好東西了?”
“說起來也不算什麼好東西,俄國正在東歐和同盟國開戰,他們互相之間繳獲了不少裝備,不少已經損壞了,在戰場上沒有辦法使用了。要是拿這些東西和咱們交換糧食,完全可以按分量收錢啊,他們運來一車皮,咱們給他們幾車糧食,武器一到手,我們重新組裝拾掇一下,好的自己留著,差一點的直接甩給其他軍閥,這絕對是一筆豐厚無比的利潤。”
張廷蘭說到這裡,老張的眼睛就開始冒光了,不論什麼時候,軍火生意都是最賺錢的,正規的貿易都有幾倍的利潤,這種走私更是難以計算。身為一個軍閥,老張太瞭解其他人的心思了,這幫傢伙只要看到了軍火,絕對會被牛黃馬寶都掏出來的。
說起來東線戰場和俄國交戰的就是奧匈帝國和德國,繳獲的武器也肯定來自這兩個國家,不論是德國,還是奧匈帝國,在武器上面絕對稱得起精良,是世界最一流的。
當然這些武器不一定適合奉軍使用,但是對於那些飢不擇食的土鱉小軍閥來說,已經擁有致命的吸引力了。
“拙言,你給我說說,究竟能弄到多少?”
“具體數量有點為難。”張廷蘭撓了撓腦袋,笑道:“今年夏秋奧匈帝國和俄國戰死和被俘的人數都在百萬以上,損壞的武器數量更多,可以說是堆積如山,難以計數,只要拿到了百分之十。就是幾萬條槍,上千門大炮啊!”
聽到了這個數字之後,張作霖只覺得眼前一陣陣的發暈,現在奉軍上下都加起來,不過一兩百門火炮而已,還不到人家損壞的一個零頭,說起來列強之間的碰撞,絕對是鋼鐵的較量,工業實力的比拼,中國和人家比起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務必要弄到,越多越好,只要能攢出一半就行,剩下的就當是零件囤積起來,不管有多少。我都有足夠的銷路。”
“大帥,您老這是準備賣給誰啊。能透漏一下麼?”
“辮子軍的張勳已經和我聯絡了。他聽說咱們有武器,想要弄一些,另外陝西的閻錫山,陝西的陳樹藩,甘肅的張廣建,還有四川等地。都是戰亂不斷,武器消耗極大,有多少都能賣出去!”
老張說的這些人,的確都是潛在的大客戶。張勳就不用說了,剛剛升任了蒙疆巡閱使,手中控制著三省地盤,不過這三省直面外蒙,動亂不斷,軍火消耗巨大,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購買的。
而且張廷蘭也十分願意把軍火賣給他,因為張廷蘭很清楚,張勳這個老混蛋會導演一出鬧劇,如果他購買了奉軍的軍火,奉軍手中就握住了張勳的命門,既可以讓他多堅持一段時間,也可以讓張勳迅速覆滅。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而且必要的時候還能扣下採購費用,不用交貨,想想都感到暢快。
當然張勳註定了是一個短期客戶,他倒臺了,就別想賣了。但是閻錫山絕對是一個長期的大客戶,山西表裡河山,偏偏又夾在北洋之間,閻老西天天戰戰兢兢,朝不保夕。
而且此時的閻錫山還沒有軍工廠,財力也十分薄弱,正是舉步維艱的時候,對於奉軍的武器,絕對不會拒絕。另外西北和西南一直以來都是戰亂不斷,軍閥割據,也是長期的大客戶,如果能弄好了,還能夠利用軍火交易,在幕後操縱局勢發展,為奉軍擴張做好準備。
在奉軍的發展過程當中,存在著一個悖論,那就是要想對抗日本,必須先擴張勢力,但是同樣要想擴張勢力,就必須能抗住日本的壓力,這兩者之間是一體兩面,偏偏又十分矛盾。
在歷史上,張作霖深知東三省被日本侵蝕的太嚴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