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頭兒,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後,很多學者都指出漢字繁雜難認,是制約中國人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拼音方案。
不過多數都不算成熟,只能在小範圍內流傳,張廷蘭直接使用了後世比較成熟的拼音方案,還特別製造了識字掛圖。圖片、文字、拼音三者結合起來,在後世看起來這就是小孩子的玩意,但是現在來說,還是十分新穎的教學工具,很有趣味性。
每個營房都掛了幾張,很多士兵只要閒暇下來,就會圍著掛圖仔細學習,中國人並不笨,相反後世很多研究表明,中國人的平均智商居於世界最前列的,只要有一個機會,中國人就能爆發出強大的學習能力。
這些士兵就是如此,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有點基礎的,基本上都能認識五百個以上的字,其他人也能達到二三百字。張廷蘭索性又把乘法口訣也貼在了營房裡面,然後再訂閱一些報紙雜誌。
第二團在他的折騰之下,幾乎成了一個學堂,一團的新兵最初並不理解,經常拿二團取笑,說他們正事不幹。結果一段時間下來,一團計程車兵也漸漸覺察出了一絲玄妙。
那些本來和自己一樣,都大字不識的二團士兵,已經能夠看書讀報了。訓練一些新科目的時候,他們理解的也比自己快,拿到了武器之後,能看懂操作手冊,瞭解各種引數,上手速度更快。
士兵素質在短時間之內就出現了較大的差距,弄得一團長孫安虎都不得不跑到張廷蘭這邊取經,順帶了借走了幾個學習效果最好計程車兵,還捲走了一大批掛圖。
楊宇霆也要負責士兵的教育工作,不過他一看張廷蘭弄得風生水起,他乾脆只教戰術動作之類的東西,基礎全都推給了張廷蘭。
這天士兵正在校場之上訓練,十月的天氣已經漸漸轉涼。真真秋風吹在身上,涼爽舒適。校場上卻只能感受到一股盛夏才有的熱鬧,士兵們揮汗如雨,正在拼命的奔跑,體能訓練結束之後,就要進行打靶訓練。
團長大人已經許諾,誰的成績最好,就能夠得到一柄精緻的匕首刀。或許出於男人的天性,沒有不喜歡刀劍這類的玩意,大家都卯足了勁。
正在這個時候鄺榮光帶著兩個年輕人來到了南大營之外。這兩個人都二十四五歲的樣子,其中一個個子比較高大,長得十分粗壯,他就是熊夢遠。另外一箇中等身材,顯得很瘦弱。一臉的書卷氣,正是陳啟銘。
“舅舅。早就聽說東三省冬天冷得邪乎。能把耳朵都凍掉了,我還想您老怎麼願意跑到關外來受罪啊。現在一看情況可不相同,就光看這個南大營,就和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熊夢遠顯然很健談,和鄺榮光訴說著自己的感受,實際上到了奉天之後。他就感到了一絲不同。相比於其他地區,奉天更加有秩序,也更加忙碌,到處都是工地。到處都是施工的隊伍。
火車站周圍都是北市場的範圍,雖然還沒有修建完畢,但是道路寬闊,兩邊的店鋪林立,路邊有路燈,還有綠化樹木,甚至還配置了專門的垃圾箱。
光看這個格局,甚至超過了上海灘的十里洋場,比起西方的城市,差距也不是很大。見微知著,他們也漸漸明白了鄺榮光為什麼願意跑到關外了,奉天的確潛力無限。
到了南大營之後,感受就更加深刻了,整個軍營建築規整,打掃的乾乾淨淨,幾乎到了一塵不染的境地。在營門設立了專門的警戒線,有士兵巡邏站崗,這些士兵一個個軍裝筆挺,神情肅穆。
每一個動作都整齊規範,比起中國其他地區的軍隊都迥然不同,鄺榮光也介紹過,這些都是張廷蘭一手打造,熊夢遠和陳啟銘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警衛通報了之後,鄺榮光帶著他們進入了軍營之中,這時候張廷蘭還有一點訓練任務沒有完成,索性就先讓其他人帶著鄺榮光參觀一下軍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