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頭兒,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鄺先生,您可是及時雨啊,我正準備把機器局拆分開,籌建一個奉天兵工廠,您就幫著找來了人才,真是感激不盡啊!”
“兵工廠可不容易建啊!”鄺榮光嘆了口氣:“都說共和好,結果咱們建立了共和制四年多了,結果重工業絲毫沒有發展,兵工廠還是前清建立的那幾個,寧廠、滬廠、川廠、漢廠,機器工藝也沒有什麼改進,產量連洋人的零頭都不到,真是讓人寒心啊。”
“鄺先生,你說得不錯,不過越是如此,就越要玩命追趕,不然咱們落後的就更遠了。我已經準備了充足的資金,先從維修一點點的做起,然後抓住機會,向西方購進裝置,只要持之以恆的發展,早晚有一天奉天兵工廠能成為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知名大工廠!”
“呵呵,拙言,我就欣賞你這股子幹勁,當年從美國回來我們這些人也多是這樣,結果蹉跎了大半生,也沒幹出什麼名堂,真是慚愧啊!”
鄺榮光自嘲的笑了笑,說道:“我給你推薦的兩個人,一個叫陳啟銘,他爹陳榮貴和我是老鄉,又都是留美的同學,這孩子也去了美國學習,化工專業。另外一個叫做熊夢遠,是我的一個遠方親戚,出生在南洋,後來去的英國留學。這兩個孩子在西洋生活久了,對國內恐怕有些不習慣,要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拙言擔待一二。”
其實說起來這兩個人都二十出頭,比張廷蘭大不少,但是鄺榮光說起這話十分自然。張廷蘭表現出來的手段,讓他再也不能把這個人當成一個後輩了。
“鄺先生,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有真才實學。拿得出真本事,自然就能得到重用,如果拿不出來,說什麼都沒用!”
“嗯,再有三五天他們就能趕到奉天,到時候我再帶著他們前來拜訪!”
送走了鄺榮光,張廷蘭繼續督促著新軍進行訓練,這些天下來,在棍棒的威脅之下,士兵漸漸的能把佇列走得整齊起來。體能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最主要的就是這些人漸漸的適應了軍營的紀律,行走坐臥都有了規矩。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這句話並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要體現在每一個細節。最終深入到骨髓之中。從進入軍營開始,就一點一滴進行培養。看著新兵逐漸蛻變。張廷蘭也十分欣慰,這幫小子就是自己在奉軍之中立足的本錢,他們就是自己的膽氣,就是自己的臉面!
新軍白天訓練,到了晚上要抽出兩個小時學習,其中半個小時學習軍營的紀律條例。另外一個半小時主要是識字,學習一些簡單的繪圖運算。
以往私塾的識字都是先生念一句,學生跟著一句,效率並不高。張廷蘭接手之後。首先就推廣了黑板和粉筆,認字和寫字結合起來,眼睛看著,嘴裡念著,心中想著,速度漸漸的就快了起來。
除此之外,張廷蘭還嘗試著推廣了拼音,這也是加快識字的好辦法。漢語是一種高度發展的語言,比起字母文字有著巨大的優勢,最明顯一點就是漢字在紙面上是二維編碼,而字母只是一維的。
這樣一來,漢字傳遞的資訊就更多更豐富,所以漢語詞彙有著內斂的特點,比如火車是一種新出現的東西,我們首先知道這是一種運輸東西的車,然後這種車冒煙咕咚,所有就順理成章的叫做火車。
電腦也是如此,使用電力,能夠計算,結合起來就是電腦。而不用像西方人一樣每個新事物都要給一個新名稱,即便是有詞根,但是繁複的變化,也有極大的困擾,很多專業名字,除了本學科的人之外,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而漢語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會讀,稍微聯想一下,就能猜一個不離十。
因此張廷蘭在教授漢字的時候,首先就推廣了拼音。拼音並不算是什麼稀奇的東西,早在明朝的時候,西方學者來到了中國,就首先用字母給漢字注音,到了清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