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章 設套,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豆的收購還在持續,不過局面對日本人很不利,他們拿不出足夠的現金,只能用債券充數,畢竟像劉文新這樣孝順的傢伙實在是不多,其他的大小買辦商人都在權衡得失。

奉天政府的組織更加嚴密,而且人力運力的安排也都更合適,因此能把成本控制在很低的範圍。而買辦商人就不同,他們要負擔龐大的運費,要僱傭專門的人手,還要把價格提的足夠高,才能有吸引力。

這幫傢伙算了一下,每擔大豆光是收到手上,差不多就要三塊五,再加上運輸和倉儲,最後送到日本人的手上,至少要四塊三角以上,這已經高於往年日本人的收購價格了。

況且買辦也存在各個等級,還要被層層扒皮,大多數底層的買辦仔細一算,發現非但賺不到錢,還要賠錢。這下子他們全都傻了,誰也不是日本人的孝子賢孫,哪能給他們搭錢啊,尤其是日本人拿一些債券充數,他們的心裡頭也在敲鼓,七上八下,沒個準譜。

因此有些傢伙乾脆不給日本人幹了,他們準備把手上的大豆轉給奉天政府,對於這些給日本人充當幫手的傢伙,奉天政府絕對不會輕易放過的,要想讓奉天政府收購沒有問題,但是價錢必須壓低,每擔要比普通的老百姓低三角錢。

他們收購的成本基本在三塊五左右,結果只能賣兩塊七,每擔足足賠了八角錢,一萬擔就是八千元。按照他們購買的數量,每個人至少要賠三五萬,甚至十幾萬。這已經要了這幫人一半以上的家產,可是不賣給奉天政府。那就只能賣給日本人,當然還可以留在手中,不過麻煩更大,光是儲存就需要一大筆錢。

左思右想,反覆的權衡,日本人的紙片子終究沒有奉天政府的真金白銀有吸引力。這幫人只能忍痛割肉,好歹賣給奉天政府,他們還能剩一點現錢,不至於把本錢都扔進去。

這幫傢伙也明白了,還是趕快琢磨別的出路吧。日本人的這碗飯不好吃,對於這些小魚小蝦,奉天政府也不至於趕盡殺絕,還是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經過二十幾天的忙碌,大豆收購已經接近尾聲。根據估算,差不多八成以上的大豆都落到了奉軍的掌控之中。總數超過了三十億斤。這麼多的大豆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必須好好利用起來。

張廷蘭也急火火的回到了奉天,剛下了火車,他就找到了王永江,這位王省長最近也是春風得意,眼看著這場大豆爭奪戰。奉天贏得了先機,王永江也不能不高興。

“拙言,我計算了一下,扣除供應國內市場的。要出口的大豆超過二十三億斤以上,往年都要賣給日本人,能生產一點八億公斤豆油,全部出口歐美,日本人從中賺取暴利,不過現在這些大豆都落到了咱們的手中,下一步該怎麼做,咱們的確要好好謀劃一下,不能讓日本人把好處都拿走了。”

“岷源先生,咱們拿到了這麼多的大豆,日本人的油坊貨源已經嚴重不足,我估計他們多半會向奉天政府施壓,要求咱們把大豆賣給他們。”

“這是自然的,拙言,你說咱們是一點不賣給他們,眼看著日本人的油坊完蛋,還是把價錢抬高,多從日本人身上賺點錢呢?”王永江說道:“按照咱們以前的計劃,就是要控制大豆,然後進一步掌握定價權,一點一點的擠壓日本人的利潤空間,把這個產業從日本人手中搶回來,現在拙言有什麼新的想法沒有?”

“當然有了。”張廷蘭笑著說道:“岷源先生,日本人的油坊比想象中的還要脆弱,他們的資金嚴重不足,已經窘迫到要用債券應付那些買辦商人了,這種時候,我們還對他們客氣,那豈不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麼?我準備利用這次機會,一舉打垮日本人的榨油業,把每年幾千萬的利潤都拿到自己的手上。”

“拙言,凡事都講究穩紮穩打,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咱們還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