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飛猛進的奉軍,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咱們一天最好的時候,能生產三百萬發子彈,幾乎相當於過去一個月的產量,足足提升了幾十倍。其實最讓我受到震撼的不是美國機器有多先進,而是美國的生產組織方式,他們搞標準化,推行流水線的生產模式,把分工做得越來越細,這樣一來產量就突飛猛進的提升,一樣的機器,能夠發揮出一倍以上的效率。”

說到這裡,陶吉平看了一眼似笑非笑的張廷蘭,他也猛然驚醒,其實美國的這些看家法寶,張廷蘭早就提出過,而且還反覆的提醒他們這些軍工負責人,真正和美國人接觸之後,才真正瞭解了張廷蘭的厲害,這個年輕人簡直把工業生產的關鍵給摸透了。

“拙言,我要向你賠罪,當初你給我們講過這些,結果我還有一點懷疑,落實也有不利,實在是鼠目寸光啊!”

“陶廠長,誰都要走彎路,不過切記一點,生產工藝和管理方式都是不斷進步的,絕對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誰固步自封,誰就要落後下去!”

“真知灼見!”陶吉平給張廷蘭豎起了大拇指,他一轉身,從旁邊拿起了一個小小的手冊,送到了張廷蘭的面前。

“拙言,美國人的管理方式雖然先進,但是也不是沒有問題,他們過於死板機械,不注意發揮工人的聰明才智,這些都是咱們要吸取教訓的。這份手冊就是我和工人一起討論的生產操作流程,如何能夠效率最高,操作最簡便,最容易上手,還能保證產品質量,關鍵都在這裡面了。而且咱們的工人又提出了不少降低消耗的好辦法,一項項累加起來,咱們的成本至少能降低三成以上。”

張廷蘭隨手翻開了小冊子,只見上面詳細的開列著每一項的操作規範,而且還配了簡單的圖示,一目瞭然,就算是文化水平比較低的工人,也能弄明白,最難能可貴的是很過關鍵性的訣竅都標註在上面,十分的詳盡規範,竟然有後世操作流程的模樣了,這個時代能搞出這種東西,足見中國工人的智慧不容小視。

“陶廠長,這東西可是無價之寶啊,我看不只是軍工企業,其他的民用工業也必須效仿,以往咱們中國人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不較真,什麼都是差不多,完全憑著自己的感覺,做菜可以這麼辦,生產工業品就不行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一點點的錯誤累加起來,咱們生產出來的就是不合格的次品,拿到戰場上,是會害死人的!”

“拙言說的沒錯,我們一定吸取經驗,努力生產出最好的產品!”

出了兵工廠之後,張廷蘭的心裡頭十分欣慰,中國人從來就不是笨蛋,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一定能做出驚人的業績,現在的軍工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唯一欠缺的就是成熟的工人,一旦這塊短板補齊了,超越日本人絕對不是什麼難事。

1918年對於奉軍來說,是一個收穫的年份,一兩年以來,精心打造出來的工業體系,已經開始結出了果實,不只兵工廠突飛猛進,其他的產業也同樣如此,鞍鋼的第一期工程已經建設成功,日產鋼材達到了一百噸左右。

鋼鐵的問題解決了,有了充足的原料,火炮的生產就已經進入了正軌,七十六毫米的山炮已經進入了大批次的生產階段,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也仿製成功,開始了小批次的生產,另外張廷蘭也搞到了兩門俄製的一百五十二毫米榴彈炮,已經讓吉林兵工廠開始仿製。

除了仿製之外,奉軍的軍工體系也在努力的進行自主研製,哈爾濱兵工廠就是試圖研製一款一百零五毫米的野戰炮,已經有了一些眉目。不只是火炮,迫擊炮的生產也在不斷加速,現在三大兵工廠,每個月能出產的迫擊炮超過了三百門,再有一年的時間,奉軍上下基本能夠換裝完畢。

換裝完畢之後,奉軍也就擁有了大炮兵的雛形,火炮號稱戰爭之神,能夠把戰爭之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才能真正的贏得戰爭的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