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九章 鐵路督辦,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能夠越過這個階段,沒有哪個民族能不接受工業化的洗禮就強盛起來。當然這種工業化的分工也是不斷細化的,就像現在很多工廠都是有一兩個優秀的設計師撐起來的,他們幾乎都是全才,設計,生產,製造,再到銷售,要精通各個方面。
到了後世,這種情況就徹底消失了,任何一個專案,都需要相當數量的人互相配合。這種變化最初始的階段就是流水線的出現,有了生產流水線之後,生產的效率成幾何倍數增加,而且大量的低端勞動力能夠進入工廠,大大的增加了產能。
美國能在二戰之中,爆發出壓倒性的產能,其實就和美國人落實標準化和流水線工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做既然保證生產武器的整體質量,又能極大的提升數量,因此就算是德國能夠製作相對精良高階的武器,依舊沒有辦法對抗美國壓倒性的生產能力。
憑著奉天的工業水平,弄出自動化半自動化的生產線還有很大的困難,但是完全可以大規模的落實標準化的理念,零件裝置要儘可能的統一,這樣會極大的提升效率,而且能降低養護成。
張廷蘭很清楚,奉天工業化已經遠遠落後到了日人的後邊,想和日拼技術工人的質量和數量肯定不現實,那就只能用先進的理念,將現有的力量,成倍的發揮出來,在所有工廠,包括民用工廠,還有各大兵工廠之間,都要推動這項工作,並且把精細分工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工業領域。
另外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也是張廷蘭從後世中國建國初期學來的經驗,這麼做能夠快速培養大批的中下級技術工人,不指望他們的水平有多高,只要能勝任幾個工序的生產就足夠用了。
一個師傅帶兩三個徒弟,然後徒弟再繼續帶徒弟,這就像原子核裂變一般。會呈現出指數增長的模式,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培養出一大批的工人。
當然光靠著這種方式還不夠,還要大力的推動職業教育,興建技工學校,專科院校,培養出一批高階人才,這樣互相結合起來,就有了支撐發展的人才了。
按照張廷蘭的估計,這次弄到的幾千萬資金。至少要劃出三分之一用來發展東三省的教育,而且以後財政之中,至少要保證百分之二三十的份額用來教育人才。
流水線生產和人才裂變式培養,二者合一,就是張廷蘭手中的兩大王牌。只要全面推廣開,再配合中國的資源優勢。完全能夠在工業產能上。甩開日人。
如今奉天已經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吉林和哈爾濱也在快速的佈局之中,很快奉天工業就會有一個大發展,這是推動新理念的好時機。
“總司令這兩條建議都十分重要,我一定全力落實!”
剛剛佔領了中東路,麻煩事情還有一大堆。張廷蘭把工業看了一遍之後,可以說是躊躇滿志,他也要趕快處理其他事情了。
張廷蘭剛剛回到臨時的辦公點,綏芬河方向。還有滿洲里方向都傳來了捷報。秦威和郭松齡在戰鬥開始之後,利用優勢兵力,快速將俄國守軍包圍起來,這兩地的守軍遠不如哈爾濱的守軍頑強,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大半被消滅乾淨。
隨即兩個方向計程車兵又掃蕩了沿途的俄國散兵,配合著哈爾濱方向的軍隊,將整條中東路控制在了手中。
“拙言,秦威抓到了將近六百名俘虜,要請示你,該怎麼處理!”
綏芬河俄國守軍一千多人,俘虜一半,消滅一半,也差不多算是正常了!張廷蘭笑著說道:“光是秦威請示這個事情麼,郭松齡就沒有訊息麼?”
“沒有!”楊宇霆說道:“拙言我聽說了,郭松齡也抓捕了不少俘虜,不過這個傢伙下手的確狠辣,據說那些俄國俘虜全部都被他給用機槍掃射了,然後都給埋了!”
張廷蘭也知道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