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九章 鐵路督辦,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廷蘭正在梳理這些工廠的時候,忽然又得到了報告,在中東路的倉庫之中又發現了不少好東西,其中就有一大批機器,張廷蘭一聽這個訊息,也是喜出望外,對於眼前的收穫張廷蘭已經十分滿足了,但是沒想到竟然還有意外之喜,那就是老天爺的賜福了。
張廷蘭到了倉庫之後,鄺景揚也趕了過來,他現在算是張廷蘭身邊的技術權威了,老爺子還是十分識貨的,鄺景揚也是十分興奮,到了奉天之後,就驚喜不斷,他帶著人手圍著幾十間巨大的倉庫轉了一圈,隨後臉上滿是喜色。
“這批機器主要是美國生產的,算是他們最新銳的技術,比起歐洲或許還有點差距,但是能夠甩出日幾條街。其中包括一套完整的扎鋼裝置,這也是價值最大的,我還聽說了鞍山正在建造鋼鐵廠,要是再有了扎鋼裝置,就能生產咱們需要的鋼材,從採礦場,鋼鐵廠,到軋鋼廠,再到軍工廠和機器製造廠,這就是一條完整的鏈條,沒想到一下子竟然補齊了,真是老天保佑啊!”
看到了軋鋼裝置之後,鄺景揚的激動心情就再也壓不住了,能夠形成一條完整的重工業鏈條何等的困難,世界上能完整擁有產業鏈,並且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那幾個列強才能做到,其他國家根沒法染指,沒想到的是奉天竟然湊齊了一套,真正明白其中含義的人都會欣喜若狂的。
這套裝置來是美國給俄國生產,俄國原裝置的來源是法國,而到了一戰之時,法國工業實力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更別說俄國了,因此俄國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了美國身上。這次進口的軋鋼裝置就是為了增加鋼鐵的加工能力,提升軍工生產。
不過由於俄國鐵路運輸越來越苦難,工人罷工不斷,這批裝置就滯留在了哈爾濱,這也是沙皇末世很有趣的現象,一面是正常運輸無法進行,一面是黑市走私無比猖獗,結果這批機器只能落到了張廷蘭的手中。
“除了軋鋼裝置之外,還有一些維修裝置,還有發電廠的重要配件。這些東西咱們都能用得上,不過我還有一點擔心,這些東西都是美國賣給俄國的,被我們直接扣下了,要是美國追究起來。會不會有麻煩啊?”
“有沒有麻煩,我們也要吞下去。”張廷蘭笑著說道:“鄺先生。您忍心放手麼?”
“當然不忍心了!”鄺景揚急忙搖頭說道:“既然總司令有辦法。我就只管安排著使用了。”
“鄺先生,您提到了俄國人管理不善,那我們弄到了這些裝置之後,就要在管理上面,好好動動腦筋,把裝置的生產潛力都挖出來。我認為有現在有兩點必須注意。第一就是標準化生產,把工藝細化,儘量讓每個工人負責的任務簡單起來,這樣就能大量使用低端工人。第二就是要推行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一個師傅帶三個徒弟,培養的徒弟越多,質量越好,師傅就能獲得獎勵,那些俄國人也包括在內,只要他們願意把技術教出來,咱們保證他們生活的更好。”
工業化不單單是使用機器生產那麼簡單,而是社會,甚至人性的全面變革,這種變革比起什麼選舉投票要深刻得多。
在農業時代,講究的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每一個家庭都要用自己的力量,儘量滿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需要,這就要求每一個女人都要心靈手巧,每個男人都要極度任勞任怨,不然根沒法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而到了工業化的時代,每一個工人只需要完成一樣工作就足夠了,甚至只需要完成幾個工序就能夠獲得足夠的報酬,他們同其他工人親密合作,共同生產出數量驚人的商品。
合作的人多了,同時競爭的人也多了,就要追求效率,每個工人都要嚴格的服從紀律,甚至要努力把自己變成一臺機器,忍受極度單調的工作,不知疲倦的勞作,這其實對早期的工人來說,這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