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一章 加緊擴軍,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拙言,最後說的真好,我看那個俄國記者臉都綠了!”張學良笑著說道。

“不只是俄國人,英國人和日人的臉色更不好,這幫洋鬼子一個個都沒有安什麼好心!”張廷樞也說道。

“沒錯,老二這句話說的有道理,這些記者其實就是代表他們的政府在試探咱們的想法。”張廷蘭說道:“俄國人不甘心失去中東路,還想要武力奪回去,日人打算趁虛而入,把勢力伸向北滿,而英美等國打著協約國的旗號,其實是想把水攪渾,他們不想讓任何一方獨霸中東路。”

列強的這些反應都在張廷蘭的預料之中,顯然這些列強都不想白白便宜了奉軍,但是他們之間同樣矛盾重重,正是這種情況,也給了奉軍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

“拙言,既然列強都居心不良,你看我們該怎麼應對啊?”張學良問道。

“英美等國還太遠,心有餘而力不足,說到底咱們要面對的只是日俄兩國,俗話說柿子要撿軟的捏,俄軍的戰鬥力我們已經領教了,他們國內也十分混亂,很難派出太多的軍隊,多半是虛張聲勢,那我們就應該對俄國展示強硬,以打促和,另外也要展示武力,進一步的威懾日!”

張廷蘭已經構思好了整體的方針,他隨即向滿洲里和綏芬河兩個方向下達命令,要做好戰鬥準備,隨時抵禦俄國人可能發動的反撲。

不過張廷蘭經過了一番思考之後,認為奉軍的兵力部署必須全面調整,原奉軍的安排是為了奪取中東路,現在鐵路到手了,就應該考慮怎麼調配兵力,更好的守住中東路。

此前張廷蘭還兼任著東三省邊防總指揮的職務。因此這次張廷蘭向老張提出了新的建議,就是將邊防和路防合二為一,成立東三省邊防軍,原中東路沿線囤積了大量的軍隊,那是針對中國的。

現在鐵路到了中國的手中,沿線再囤積那麼多的軍隊就沒有價值了,反而要在中俄邊境上面加強防禦,把威脅鐵路安全的兩頭守住之後,中間部分用警察巡邏就差不多了,不必投入太多的正規軍。而整個東三省同俄國的邊境線長度超過四千公路。在這樣漫長的邊境線上,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衝突,必須加大重視的力度。

特別是俄國發生了革命之後,越來越多的俄國人穿過了中俄邊境,潛逃到了中國方面。那些俄國的散兵遊勇也不斷的搶掠中國的邊民,如今奉軍解決了中東路的心腹之患。就應該順勢把邊患也解決掉。

“拙言。你的建議很不錯,大帥也基上同意了,不過中俄邊境這麼漫長,要想守住,需要的人馬絕對不能少了,這個邊防軍該怎麼配置。實在是一個麻煩!”

軍隊的編制一貫都是麻煩事情,不只要看實際的需要,還要考慮財力承受的範圍,以及派系內部的平衡。的確是很傷腦筋的事情。

“按照我的估計,邊防線上至少要安排三個師左右的兵力,同時還要配屬大量的邊防警察,每天都要不間斷的巡邏,這樣才能保證基的安全,但是顯然目前奉軍的實力還無法承受這種壓力,但是邊防軍的數量也不能少於一萬五千人,而且還要配屬大量的騎兵部隊,在黑龍江最好安排一支內河炮艇艦隊,負責日常的巡邏。”

楊宇霆也仔細思索了一下,發現張廷蘭訂的標準的確已經是最低的極限了,絕對不能再少了,不然根沒法承擔邊防的任務了。

“拙言,那依我看不如就以現在護路軍的四個作戰大隊為基礎,擴編成四個旅,其中兩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一個炮兵旅,騎兵部隊負責重點地區的巡邏警戒,兩個步兵旅在東西駐紮,阻擋俄國人沿著鐵路攻擊東三省腹地,炮兵旅下轄一個重炮團,一個山炮團,作為整個部隊的後備軍團,以及主要的火力打擊力量!”

張廷蘭也在不斷的盤算,原護路軍主要就是從吉林的軍隊之中抽調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