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下大亂,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辦好事情,光知道花錢還不行,還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奉軍雖然比原來闊氣很多了,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太多,尤其是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更是處處都要燒錢,哪個工廠也不是憑空出來的,而且配套的基礎設施花費更是驚人。

張廷蘭只是提出了一個修路的建議,至於如何具體落實,如何協調各方的工作,就都需要王永江進行安排了。王永江也不愧是內政的一把好手,很快就擬定出了方案,得到了老張的批准之後,東三省就開始大興土木了。

公路,鐵路要建設,農村的水井水渠要挖掘,各地的中小學要建設,如果再加上各個工廠,東三省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真有一點後世大投資,大建設的味道。

這也是工業發展的必然,要是連折騰起來的能力都沒有,這個國家就一定希望都沒有了。為了保證這些工程的順利建設,整個東三省總共投入職業建築工人二十萬以上,各地動員的民夫超過了一百萬人。

所有的木料場,水泥廠都在二十四小時運轉,現在正好是春耕結束的時候,農場模式再一次顯示了強大的威力,老百姓的勞動熱情空前高漲,除了政府負責的大型工程之外,農場也都行動起來。

幾個臨近的農場就能算是一個村子,所有勞動力都統一組織起來,修建道路,挖水井水渠,實際上他們竟負擔起了整個“村村通”計劃的底層部分,原本王永江估計需要十年能夠取得成效,現在一看,可能完成的速度更快。

王永江也被民間蘊藏的龐大力量震撼了。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勤勞善良的一群人,只要能把他們的力量發揮起來,就能產生改天換地的力量。

面對著這股無與倫比的力量,王永江也更清楚,民氣可鼓不可洩,絕對不能讓老百姓感到失望,因此王永江制定了嚴格的規定,在建設過程中,任何的營私舞弊都要嚴厲處理,不管涉及到誰。絕對不能姑息養奸。

相比於奉天專注於經濟建設,其他地區就比較亂套了,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爭鬥已經到了白熱化,仗著各省督軍的支援,段祺瑞終於壓住了黎元洪。黎菩薩不得不同意像德國宣戰,只要再透過國會的授權。這個事就成了。

不過就在這個關頭。京報突然爆出了一個天大的猛料,那就是段祺瑞為了和德國宣戰,向日本秘密借了一億元軍事借款。

這個訊息被爆出來之後,天下震動,首當其衝的就是兩股勢力,一個是處在風暴中心的段祺瑞。一個就是剛剛擊敗俄國,氣勢正盛的東北王張作霖。奉軍被捲入其中,道理很簡單,就是老段為了獲得日本的軍事貸款。大量出賣了東三省的利益。

吉林和黑龍江的金礦木材,奉天的鋼鐵,築路權力,甚至金融利益,都被老段廉價賣給了日本人,奉軍什麼都不知道,就被老段打包給賣了,張作霖的憤怒可想而知。

其實最受震撼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楊宇霆,這位小諸葛在不久之前,就聽到了張廷蘭的分析,楊宇霆當時就覺得絲絲入扣,合情合理。

結果很快就得到了應驗,分析出來不難,但是能夠分析的這麼精準,那就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了,張廷蘭絕對堪稱多智如妖,比起書中算無遺策的諸葛亮也差不多了,到了這時候,楊宇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想法簡單了,想指著參戰奪回主權,這件事情絕對不簡單。

參加一戰,的確是中國打破被列強操控格局的最好途徑,但是好事必須要有好人辦,歪嘴和尚也念不出好經來。

就拿清末新政來說,很多內容相當不錯,結果只換來了亡國的命運,現在的北洋也是如此。報界把訊息披露出來之後,奉軍的高層全都被震動了,大家義憤填膺,齊集老虎廳,就連身在吉林的張作相也趕了過來。

“媽了巴子,段祺瑞把咱們賣給日本人了,大傢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