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價學費,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走了,要徵用當軍糧,那可是俺們一家老小的口糧啊,搶走了還怎麼活。俺和他們理論,這幫畜生用槍托子砸我,還一把火把俺家給燒了,這可讓俺們怎麼辦啊!”

有一個哭的,就有第二個,大傢伙都是滿腔的委屈,又有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人擠了過來,帶著哭腔說道:“長官,我是城裡頭開綢緞莊的,那幫辮子軍都衝到了我的鋪子裡,把東西都搶走了,還有打傷了幾個小夥計,我們擔心再遭到他們的禍害,才跑到了城外,您就幫著我們想想辦法吧!”

這些難民不斷地的哭訴,不只是張廷蘭,還有那些剩下的學生,也都在仔細聽著,大傢伙的心裡頭也湧起強烈的憤怒,拳頭都不由自主的攥了起來,不只是辮子軍可惡,北洋同樣如此。

這時候他們把目光都放在了張廷蘭的身上,眼下只有奉軍還保持著良好的形象,是大家最後的希望,就看他們能不能幫著解決這些災民的困難吧。

“諸位父老鄉親,大家聽我說,在這場戰亂之中,你們失去了家園,生活堪憂,而且北洋政府也不見得能夠補償大家的損失。我有一個建議,就是你們可以到東三省,重新開始生活,最近一年多,東三省不斷的吸納各地的移民,總數已經逼近二百萬。大家到了東三省之後,會組成大的農莊農場,按照人頭分派耕地,只要耕種五年,一個人就能獲得五畝肥沃的黑土地,絕對能夠保證基本的溫飽!”

張廷蘭又讓手下人重點介紹了一下農場的管理和分配模式,這些難民聽到之後,頓時眼前一亮,只要苦幹五年,就能有土地,有房子。能夠安身立命。而且他們還知道,政府還會鼓勵多種經營,可以做生意,可以養殖牲口,如果腦筋靈活,願意付出,最快的一年就能擁有土地。

就算不和最快的比,用三四年的時間,換來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這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啊。

尤其是京津一帶。大富大貴的人太多了,土地完全都佔有了,這些難民多數都是佃農,生活極度貧困,看到了用於土地的希望之後。他們格外的振奮,當即就有不少難民表示要到東北去。

張廷蘭讓士兵把這些願意去東北的難民和其他人分開。單獨組織起來。這時候那個綢緞莊的老闆又問道:“長官。您安排這些農民去種地,這是天大的恩德,只是我們這些做不了農活的怎麼辦啊?”

“這個你也不用擔心,東三省不光需要農夫,也需要商人和工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會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工人可以進入工廠做工,商人也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扶持,錢財都是身外之外。只要大家肯努力,東北就是實現你們夢想的地方!”

張廷蘭說完之後,頓時周圍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不只是這些難民,還有那些學生,都是由衷的高興,奉軍的安排十分周到,而且確實站在了老百姓的立場上考慮,在這種時候,或許只有奉軍能想到救助這些苦難的百姓吧。

尤其是張廷蘭所說東北能實現所有人的夢想,讓他們格外的動心,這些年輕人正是充滿了夢想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堅定了到東三省的念頭。

張廷蘭隨即安排擴大難民點的數量,爭取招攬到更多的難民,另外讓周學熙幫忙,運送糧食衣物過來,段祺瑞和張勳在那邊打仗,奉軍在這邊收拾民心,而且用的資金還是從張勳那裡敲詐過來的,這簡直是天下少有的美事。

張廷蘭是越想越高興,按照以往的經驗,五百萬大洋能安頓差不多五十萬難民,基本上相當於兩三個縣的規模,到了戰時動員起來,至少能出動一萬人,差不多就是一個師的兵力,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當然要想實現這個標準,還要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起來才行,在農業社會絕對做不到。

正在奉軍大肆招收難民的時候,北洋軍和辮子軍的戰鬥也到了最激烈的時候,段祺瑞指揮著手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