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價學費,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史上張勳復辟,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天,但是造成的危害絲毫不比袁世凱的洪憲帝制來的輕,老袁在復辟之後,還有一絲悔悟,按照約法規定,讓黎元洪繼任,段祺瑞輔政,民國的約法還有效果,整個國家還有一絲活路。
而張勳的復辟則是將民國以來的法統徹底打碎,北洋內部的矛盾徹底失去了控制,直皖兩系的鬥爭已經趨於表面化,而且孫文一系也藉助這個機會,在南方徹底鬧起來,整個中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軍閥混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另外由於復辟行動發生在京津地區,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的衝擊十分巨大,北京周邊,到處都是難民,扶老攜幼,四處奔逃,不論是北洋軍,還是辮子軍,軍紀都是非常鬆弛的,兵匪一家是對他們最好的形容,所過之處,搶劫不斷,老百姓顛沛流離。
身處在這場風暴的中心,張廷蘭是深刻的感受到了民眾的無助,他很明白,現在就是在進行一場跑賽,奉軍不只是和日本人跑賽,也是和國內的局勢奔跑,要想主導中國的未來,就必須儘快拿出實實在在的建設成就,讓所有民眾找到一條生路,不然一切都還會延續原來的歷史。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天下的百姓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行走在難民的臨時安置點,張廷蘭越發的感到了緊迫,越來越多的難民聚集到了這裡,他們拖家帶口,他們之中有人失去了房屋,有的農田被毀壞,有的被強行擄去充當苦力,然後又逃了出來。
這些百姓大多數人不懂什麼是復辟。更不懂什麼是民主共和,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家園被毀掉了,不只是辮子軍,北洋軍也是一樣,以後的生活已經徹底失去了希望。
越來越多的災民在低聲的哭泣,這時候安置點的中間,有幾口臨時搭起來的大鍋,裡面正在熬湯,切好的白菜放了進去,然後又倒進去幾個肉罐頭。再添上一些香料粉,一鍋香氣騰騰的湯就熬好了。
每個難民都能拿到分到一碗湯,另外還有蒸好的饅頭,負責分發食物的是奉軍的炊事兵,還有不少的學生。他們都在認認真真的工作,如果有年邁體弱的難民。他們還有主動把食物送過去。另外有些難民還受了傷,也需要他們幫著包紮處理。
這也都是張廷蘭的安排的,他的確需要大量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奉軍的隊伍之中,但是這些年輕人必須是能夠真心做事,不是出於一時的激動。雖然奉天上下會盡量提供最好的環境,但是奉軍正處於創業的時候。可謂是白手起家,必須要一大批吃苦耐勞的實幹家!
這些大學生之中,其實多數人都是家道小康,沒有一定的財力支援。根本別想邁進學校的大門,當然越是這樣,就越需要仔細甄別一下,張廷蘭可不想招募一幫少爺羔子回去。
現在讓他們幫著救助這些難民,就是第一個考驗,對待這些窮苦人的態度,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另外這些學生也需要幹活,幫著安頓難民,搭帳篷,做飯燒火。
這些人裡面不乏一點活都不會幹的,當然也有不少不願意挨累受苦的,他們最初滿懷著熱情過來,以為一下子就能穿上軍裝,扛槍打仗,成為光榮的戰士。可是一看第一個工作竟然是幹這些髒活累活,有的人就打了退堂鼓,悄然離開。
當然這些人離開就離開了,張廷蘭也不會管他們,現在整個學界的老師都是空談的多,能辦實事的少,嘴上說的天花亂墜,但是一點實事都不能幹。老師如此,學生被沾染上這種習慣就更加正常了,這樣的人跑到了東北,只會帶壞風氣。
還是這些真正留下來的學生最有培養價值,安頓著難民吃了一頓飯,這些難民的情緒都穩定了不少,張廷蘭也主動詢問他們的情況。
“長官,您是好人,手下的也都是好兵,可是有些當兵的簡直是不吃人飯,他們把俺家的糧食都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