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九章 土包子,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追憶過去是文人喜歡乾的事情,真正幹實事的人就要立足現在,不斷的追趕,沒有機器我們想辦法購買,沒有人才我們蒐羅培養,早晚有一天,大沽船廠一定會超過日本人的船廠,生產出保衛中國海疆巨型戰艦。”

“您是我們的老闆領頭人,您有信心,我們就有信心,大沽廠能搬到奉天,就是工廠的一次新生,一定要幹出成績了。”

“嗯,經費、技術、人才、機器,這些都會想辦法,儘量幫你們解決,每年至少會有五十萬的投入,以後還會不斷追加。”

滿清的時候,大沽廠一年的經費也不過五萬兩左右,張廷蘭一下子增加了十倍,讓吳毓麟格外的振奮。

“張將軍,原來大沽廠有不少工匠,因為沒有工作,都改行了,現在工廠要搬遷,我建議把這些人也招募回來,然後再多招攬一些造船人才,爭取快速投入生產!”

張廷蘭一聽這個建議,立刻點頭同意:“這個主意很好,一個工廠人是最關鍵的,機器可以購買,有經驗的工人卻只能按部就班的培養,所有人都儘量招募回來,他們的搬家費全部由我出,先給你撥一萬元,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搬遷!”

有錢就好辦事了,天津也是中國最早開放的門戶,匯聚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才,吳毓麟得到了張廷蘭的支援之後,立即開始四處打探,將原來大沽廠的工人都儘量召集回來。

另外吳毓麟又出面聘請了幾個西方的技師,這些人的水平不算多高明,畢竟真正有本事的人也不願意到中國來冒險,但是憑著他們的能耐,生產普通的貨船還是可以的。

造船工業是一個需要積累的行業,張廷蘭也沒有指望一步登天,大沽廠在初期階段肯定是要先用小噸位的船隻練手的,然後再逐漸提高技術,而到了那個時候,一戰恐怕已經結束了,德國龐大的公海艦隊也化為烏有,受制於凡爾賽和約,大量德國造船人才失業,對於奉軍來說那可是一個好機會。

日德蘭大海戰已經證明了德國的造艦技術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能引進德國的技術,海軍的大業也就有了希望了。

隨著大量工人被重新招募回來,大沽廠又恢復了生機,這些工人也都知道了奉軍的新待遇,工錢翻倍,幹得好會有更多的獎金,甚至能拿到幾百個大洋,這都像磁石一樣,牢牢的吸引著這些昔日的工人。

機器的拆卸工作也展開了,這些機器都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霜,和很多工人一樣,都已經老去了,但是此刻又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工業技術落後並不可怕,畢竟作為後發國家,能夠少走很多彎路,最關鍵的是有無的問題,只要解決了,下一步就是不斷的進步升級,速度往往會比想象的還要快,這些老舊機器的使命就是幫著奉軍把工人訓練出來。

就在搬遷的同時,張廷蘭還授意吳毓麟設立附屬技校,培養日後需要的造船人才。這也是吳毓麟早就想做,但是苦於缺乏資金,辦不成的事情,現在奉軍接手之後,什麼都辦了起來了,簡直讓吳毓麟喜出望外,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幹勁。

就在搬遷工作走上正軌的時候,周家也發來了邀請,讓張廷蘭和張學良一同出席歡迎舞會。張廷蘭其實早就要拜會周家,只是急著處理大沽廠的事情,才沒有抽出時間,至於張學良更是喜歡熱鬧的,一聽說有舞會,就欣然同意了。

“早就聽說天津華洋雜居,繁榮異常,而且也新潮時尚,正好這次也見識一下。”

張廷蘭笑著說道:“漢卿,見識風物是假,領略美人才是真的吧?我可聽說這種舞會上面,有不少的名媛交際huā出沒,憑著張少帥的牌子,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投懷送抱呢!”

“拙言,你可莫害我,這種事情要是讓鳳至知道,她非得和我鬧離婚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