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六章 鐵路所至,兵鋒所至,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張廷蘭心裡頭清楚,很快日本和美英就會召開華盛頓會議,海軍軍備競賽就會停止,而兩年多之後,日本就會爆發關東大地震,給這個島國帶來致命的傷害。
關東大地震絕對會成為日本內政外交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甚至可以說是這場地震,震碎了日本民主的迷夢,也開啟了全面侵華的大幕。就像後世一樣,一場大地震,造成了核災難,迫使日本政治急速右轉。
這場地震告訴了所有日本人,他們生活在世界上最危險,最貧瘠的島嶼上,他們的生命和財產隨時受到威脅,他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只有向外擴張,不停的侵略,佔據富饒的大陸,徹底改變他們的命運。
一旦這種軍國主義觀點成了日本人的共識,他們就會發現奉軍已經成了他們最大的絆腳石,雙方之間的戰鬥就會迫在眉睫。張廷蘭心裡頭十分清楚,中日之間的戰爭,會比想象的來的還快,留給奉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張廷蘭意味深長的對熊夢遠說道:“所有的科研人員,必須繃緊一根弦,大戰已經不遠了,他們能拿出什麼樣的作品,戰士在沙場上就使用什麼樣的東西,他們做的越精良,就越能降低生命的消耗,責任重大啊!”
“大帥放心吧,我們一定竭盡全力,不辱使命!”
張廷蘭交代清楚了之後,又去看了看新式步槍研製的情況,韓麟春在負責這項工作,他的手下有中國人,有俄國人,也有德國人,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有一線的優秀士兵。看起來混亂到了極點,不過韓麟春指揮協調的本事不錯,能讓大家通力合作。
德國人擅長被槍支做的精細,而俄國人則更傾向於廉價可靠,士兵則需要威力強大,適應性好。而韓麟春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平衡各方意見,在裡面選出一個最合適的方案。
去粗取精,中國不需要太過精細的東西,但是也不能粗製濫造,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因此這個取捨也是非常麻煩的。
張廷蘭和陶吉平來到之後,韓麟春急忙向張廷蘭敬禮,然後介紹到:“大帥,步槍的研製已經有了相當的進展,按照大帥的指示,我們採用了7mm口徑,也研製出了配套的7mmx51mm子彈,經過測試,這種子彈的彈道效能相當穩定,而且後坐力也在中國人的承受範圍之內。”
韓麟春說話之間,在一旁拿起了一把樣槍,送到了張廷蘭的手裡,他笑著介紹到:“大帥,新式步槍全槍長1106毫米,比起笨重的水連珠短了一大截,能夠更好的適應中國人的體質,而且射擊精度並不比水連珠差多少。”
張廷蘭也把樣槍抓在了手裡頭,覺得十分的舒服,十分順手。對於一樣武器來說,這種感覺十分重要,張廷蘭也忍不住叫了一聲好!
韓麟春笑著說道:“全都是大帥指點之功,槍支的外形我們徵求了士兵的意見,他們提出了改進專案超過了一百個,最後才弄出了眼前的樣槍。和士兵們一同研製武器,也讓我們的思路大開,一款武器的好壞,不在於效能設計的高低,而在於士兵使用的感覺,畢竟他們才是這些武器的主人。”
張廷蘭滿意的點點頭:“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把新槍完全研製出來?”
“兩個月,至多再有兩個月,就能進入小批次試製階段,一旦把工藝問題解決了,我們就可以大批次的生產換裝了。”
“很好,你們都辛苦了,這把槍代表著中國武器的一個標誌性開端,我們有了自己的武器體系,在這一點上,已經追上了列強的腳步。不過以後的路還更長,不只要追上列強,還要超過他們。”
張廷蘭又在兵工廠轉了一圈,不只是坦克和步槍,新式的火炮,機槍,迫擊炮也都在研製和生產之中,奉軍大規模換裝的時機已經漸漸的成熟了,張廷蘭已經下令各部隊要最好迎接新武器的準備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