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四十四章 千年劇變(上),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達地區。
反過來發達地區還會輸出高物價和高通膨,讓其他地區老百姓承受的苦難更多。這是城市和農村都受苦的時代,如果再加上**滋生,老百姓很容易把矛頭對準政府,指責工業化的政策。
一旦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民主制度,向著選民妥協,整個國家的努力就完了。因此必須頂住壓力,堅定的走下去,才能浴火重生。
“拙言,實行土改之後,能解決貧富差距問題,能降低人口流動,防止城市過分膨脹,而且老百姓都有了口糧之後,對於通膨也有了抵抗能力,社會秩序也會變好。而且還能釋放農民的勞動熱情,政府可以更容易的發動民眾,用他們的義務勞動,完成早期的積累。”
王永江一陣見血的說出了好處,張廷蘭也是頻頻點頭。
“不過有了這些好處,也有壞處,一旦全都分掉之後,農民是有儲蓄習慣的,因此分的越細,市面上流動的糧食就越少,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的人口卻在增加,你讓這些人吃什麼?而且還會造成徵稅困難,減慢積累的速度。中國人多地少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把土地全都分了,並不會讓大家都富裕,只不過是一起貧窮而已。”
聽到了王永江的分析,張廷蘭也終於對後世的一些政策有了清醒的理解,土改是不得不為之,而公社化也是必然的選擇,否則根本沒錢去積累,也沒有糧食支撐城市化。
自己相比那些偉人,唯一的優勢就是提早了幾十年,手中的籌碼或許更多一些,迂迴的餘地更大。但是他們開創的一條工業化道路還是沒有錯的。從重工業到輕工業,等到工業成熟之後,控制住虛擬經濟,著重實體經濟。
光是這兩點大方向,就足以得到一個及格分。張廷蘭能做就是儘量讓政策更加溫和一些,受損失的人更少一點,既要保證發展的速度,又要防止發展的問題,還要避免急功近利,張廷蘭在心裡頭已經將策略都確定下來。
“沒錯,我也注意到了,單純分地肯定不夠。因此我的意思是把土改限定在幾個中原的人口大省,把這幾個省擺平,就能極大的降低社會矛盾。”
王永江苦笑著搖了搖頭:“拙言,恐怕不會這麼容易的,這幾個省土改了,其他省份的人也會紅眼的,他們不會考慮別的。對於很多農民來說,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就是幾輩子的夢想,要是全國都一樣還好,不然他們鬧起事來,後果更嚴重。”
張廷蘭一聽這話,也是以手擊額,一臉的苦笑:“岷源先生,我是把問題想得簡單了,但是無論如何,不土改。就搞工業化,我敢擔保,中原必定會再度出現白狼起義,遍地都是烽火,我們還怎麼搞建設啊。”
“拙言,我想了一段時間,覺得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用贖買的辦法,我們從地主手中把土地買過來,然後有了錢的地主再去投資工商業,從中原開始,然後再逐步推廣,遍及全國。”
“也不妥。”張廷蘭也頓時擺手阻攔:“岷源先生,這裡面也有問題,我們本來資金就有限,如果再用來買土地,哪還有投資的錢。而且你怎麼能擔保地主拿到了錢之後,就會投資工商,萬一他們存到銀行生利息怎麼辦?”
王永江一聽,也是一陣目瞪口呆:“的確如此,想要兩全其美,實在是太困難了。”
張廷蘭突然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急忙笑著說道:“岷源先生,你的想法倒是提醒了我,或許可以按照贖買的思路走下去。我們可以從地主手裡贖買土地,但是可以在錢上做文章,如果願意投資工商,可以全部給他們,如果不願意,就只能存在指定的銀行之中,分期付給他們。”
聽到張廷蘭的話,王永江也是露出了一絲笑容:“拙言,繼續說下去。”
“我們可以對地主的投資行為作出規範管理,讓他們多吸納一些勞動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