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來二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 黨派之爭2,封壇驚鴻,老闆來二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胤禔、胤祉的事發生後,康熙意識到了朝局的危機,為了穩住局勢,他又將胤礽皇太子之位再度恢復了。
或許是胤礽在被廢期間,看透了人心和權力,小心謹慎。即便是這樣,還有人大肆渲染太子有奪權之心。
謠言雖然止於智者,為了避免兄弟相殘,康熙又將胤礽給廢除了。
第三階段: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十四皇子胤禵的暗流湧動。
在朝堂之上,胤禩禮賢下士,由此他還獲得了“八賢王”的美譽。
胤禩人氣旺,甚至有人向康熙建議立胤禩為皇太子。康熙最痛恨的是結黨營私,在他看來,朝廷大臣們口風如此一致,必然是胤禩私下結交了諸多大臣。
康熙開始對胤禩生了忌憚之心,至此,胤禩的奪嫡之路也徹底斷了。
在諸多兒子中,胤禵的軍事才華非常之高,還被賜予了“大將軍王”。
胤禵並沒有像胤禛一樣獲封親王,郡王的爵位也沒有獲得,根據相關分析認為是因為胤禵和胤禛一樣都是德妃烏雅氏的兒子,清廷不可能同時給予一個妃子所生的兒子都是很高的爵位,也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但是能封胤禵一個軍事上的“大將軍王”,已經體現出了其之於康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這當然也成了雍正繼位陰謀論持有者那裡認為康熙帝意欲傳位十四阿哥的一個佐證。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康熙對於胤禵當初出征給予了極高的規格:
首先,准許胤禵以皇帝御駕親征的規格,用正黃旗的大旗,與皇帝親自領兵幾乎是一樣的待遇。
第二,命令參與出征的親王、郡王、貝子、公爵等人必須身著戎裝在太和殿集合以壯胤禵率軍之軍威。
第三,所有不參與此次出征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爵以及二品以上的大員必須身著朝服在午門外集合,等於是調動了當時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參加胤禵出征儀式,這與天子親征已經別無二致。
第四,胤禵領命後,竟然可以騎著馬出天安門,並從德勝門出,而且所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爵以及二品以上的大員必須送到列兵軍陣處。
可以看出康熙帝對於十四阿哥胤禵當初出征極為重視,也是明顯在幫他立威,顯示出了無以復加的恩寵。
而且,除此之外,康熙帝還提前做好了排程與安排,他曾特別下了一道聖旨給青海和蒙古的王公貴族們,要他們配合胤禵的軍事行動,賦予胤禵生殺大權,並且明確告知諸多王公,胤禵對於青藏一地的軍事行動指揮,跟自己親自在指揮排程是完全一樣的。
公告上說:“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
胤禵在西征青海之後,康熙帝對其還是恩寵不斷。先是賞賜給了他十萬兩白銀,還把胤禵的幾個兒子帶在身邊親自教導,恩賞不斷,並且在胤禵還是貝子的時候,就給予其兒子跟幾位親王之子一樣的待遇,這種崇高的封賞,確實顯示了對於胤禵及其子嗣的青睞與倚重。
胤禵在到達青海以後,統帥當時西北各省的十多萬軍隊,節節勝利,打了不少勝仗,同時也顯示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在軍事決策、兵力部院、軍隊排程、糧草籌運、安撫民心、團結力量等諸多方面都展現了過人的能力與擔當。
他能夠處理好當地複雜的民族矛盾,解決好宗教難題,團結各部力量,並且與達賴喇嘛交好,與各少數民族融洽相處,還能在其主導下,護送達賴喇嘛,很好地贏得了在當地的戰略主動與民心向背,同時指揮各方軍隊進藏,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更為重要的是,他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