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飛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節,皇后起居注,華飛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是,還沒有多少人聽說過甚至是見過玉米,它的大名便已經在皇親國戚、官宦勳貴世家中漸漸傳開了。沒有人認為它是粗鄙的糧食,反倒因著皇家的緣故,覺得這種糧食許是非常珍貴。不然,怎麼沒有任何一個富貴人家能買到這種“玉米”呢?
作者有話要說: 查了好多資料,發現改良糧種之前,畝產真是低的可怕……
袁隆平先生改良雜交水稻前,稻子的畝產量平均三百五十斤,現在平均至少千斤了。
麥子也差不多,以前兩三百斤甚至是一百來斤,現在都上千了。
玉米更不用說,沒有一千都不好意思說話,兩千三千都有可能。
至於紅薯和土豆,至少七八千斤,好的上萬斤……o(╯□╰)o
————————————————————————————————
農業發展真的太重要了,玉米、紅薯和土豆的傳播,養活了全世界不知道多少人啊
很多人都說,如果明朝能儘快推廣這些糧食作物,說不定不會那麼快滅亡,而康乾盛世之所以出現,也是依賴於這些糧食作物推廣養活了大量的人口。
第435章 稅賦之制
隨著玉米的熱潮悄然興起, 送往瓊州府的珍貴種子也已經隨著錦衣衛五百里加急飛馳往南。聽聞京中皇親國戚與官宦勳貴世家四處打聽何處能尋著這種稀罕物, 宮中的皇后娘娘彎起唇角, 不動聲色地又開了幾家糧鋪。皇莊的出息不錯,有足夠多的糧食支撐這些鋪子,更何況過幾個月還會收穫高產而又稀罕的玉米,她一點也不擔心盈利問題。
當然, 最重要的是,她始終認為, “糧食”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基本物資就該掌握在國家手中。既然眼下國朝不可能如後世那般將私有土地公有化, 她身為皇后也不可能干預稅賦之法, 那她便只能按照如今的規則來行事——讓皇室成為最大的土地擁有者, 穩定稅賦, 對內推行改革。
簡而言之,她想成為壟斷者。不僅為了充實內庫,更希望穩定糧價。經過這幾年的賑災籌糧, 她早便厭煩了各地大小糧商在災荒時期囤積居奇的行徑。他們眼裡只有利益,沒有人命與國家社稷的穩定。但皇莊不同,追求的並不是暴利,而是積少成多的利益與關鍵時刻□□的力量。
鑑於自己並不瞭解國朝的稅賦情況以及相關律法,張清皎特地趁著休沐時將張鶴齡喚進宮。在戶部貴州清吏司做了將近一年小吏,張鶴齡對這些事極為了解, 講說起來頭頭是道:“姐姐所慮,果然深遠。不過,國朝田賦積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貿然擴充皇莊或許很難得到朝廷的支援。”
張清皎挑起眉來:“我想要知道的並不是他們是否會支援,而是此事是否符合大明律。”
張鶴齡不由得苦笑:“確實符合大明律,但……卻是律法漏洞所致。姐姐擴充皇莊之舉,早已並非首例。上至皇莊、皇親國戚、勳貴官宦世家,下至舉人秀才;從貴州這等偏遠之地,到江浙那等魚米之鄉——處處都有鑽律法空子之人。”
張清皎眨了眨眼,忽然意識到這似乎是歷史書上提到的某種積弊,那就是“土地兼併”。可她從前對歷史並不那麼感興趣,歷史學得極為普通,對於土地兼併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教科書上提到的魏晉豪強。那些世家修築塢堡,擁兵自重,建造國中之國,致使平民淪為農奴,朝廷名存實亡。印象中,似乎每一個朝代走到最後,都免不了土地兼併,而後利益集團彼此傾扎,失去土地的農民揭竿而起……
想到此,她微微蹙眉,對肖尚宮道:“萬歲爺呢?將萬歲爺請來。”
此時此刻,朱祐樘正難得有空閒陪著孩子們頑耍。玉米收穫後,朱厚照與朱秀榮都有些戀戀不捨,於是他索性讓他們種起了冬小麥。王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