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節,天生富貴骨,木兮娘,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臉上也帶了笑意。
他對駱家並沒有太深入的瞭解,對駱父這個村長的觀感也不像其他村民那樣糟糕。
他認為,駱父目前沒有實績,不代表他就無能。
郭通達種了半輩子甘蔗,也時常關注時政,自然注意到政策下達後對於國家未來經濟和農業的影響。
村民一窩蜂種植甘蔗,導致食糖供過於求,價格暴跌。雪上加霜的是製糖廠沒有市場渠道,致使食糖哪怕價格暴跌也賣不出去。
廠子裡堆積上千噸食糖,其中將近一半都是郭通達的。因為承包西嶺村大半土地種植甘蔗的緣故,他還欠下大量租賃土地的債款以及工人工資。
比起其他人,顯然郭通達應該更為焦慮。
當聽到駱白說到把西嶺村變成市,郭通達失笑不已,覺得少年人真是異想天開。
由村變成市,需要經過縣到市的轉變。這就需要經濟和人口達到一定標準,但最重要還是扶持政策。扶持政策下達,大力發展,經濟起來後吸引人口,人口帶動經濟,繼續下達政策支援發展,最後才能發展為城市。
說起來,海市就是成功從村變為市的典型代表。如果西嶺村轉型為市,最大可能是被分割成幾塊地區併入海市和廣市。
郭通達搖搖頭,覺得自己現在想這些其實也算是異想天開,他連眼下的困境也度不過去。
思及此,郭通達心情沉重。
駱白在教訓駱金的同時,時刻注意郭通達,當見到他臉上一閃而過的愁悶就猜到他必定也受到食糖市場開放的影響。
原記憶中,郭通達沒有選擇相信唐鎮,而是毅然離開西嶺村到海市查訪市場,最終當真被他拉到一條銷售渠道。
所以,他是村裡唯一沒有以低價賣出甘蔗、食糖成品和土地的人,而且小賺一筆,獲得第一桶金。
可是,按照駱白現如今的記憶來講,郭通達仍舊虧了。
因為將在兩個月後,因食糖市場失控,國家開始插手調控,食糖價格暴漲到歷史最高。提前得到訊息的人,都在瘋狂收購食糖,譬如唐鎮介紹過來的那條銷售渠道。
那人得到內部訊息,瘋狂收購食糖,以詐欺手段欺騙對於市場和政治完全不敏感的西嶺村村民,低於現如今市場價的百分之十購入大量食糖和糖蔗。在食糖暴漲期間迅速拋售出去,獲得大量資金,順勢搭乘上黃金髮展時期的列車,成為後世中全國聞名的富豪之一。
駱母想要付甘蔗的錢,但被郭通達拒絕,他說道:“過年過節,就當是送禮。”
駱母:“這怎麼好意思?”見推拒不了,便說道:“不然留下來喝杯茶再走吧,老駱也快回來了。你們就聊一聊,正好談談製糖廠那滯留了上千噸的食糖。”
事關製糖廠,郭通達立時猶豫。
駱白說道:“郭叔,坐下來吧。正好可以談談食糖銷售渠道的事情。”
提到的正是心中最憂愁的事情,郭通達於是同意下來:“好吧,我坐會。”
駱父很快回家,目前還不知道駱金和唐書玉的事情,但見郭通達在就坐下。兩人就著茶水聊起時局,聊著聊著,駱父話鋒一轉:“我知道你們憂心的事情,我也憂心。”
郭通達沉默片刻,說道:“這些事情,急不來。誰都料不到營銷改革的風會刮到糖業,猝不及防啊。才半年時間,食糖價格竟然暴跌,連一條營銷渠道也找不到。”
半年之前,人們還高高興興,大量種植糖蔗。誰又能料到短短半年時間,食糖價格暴跌、營銷市場改革,食糖成了滯銷品。
駱父:“上面沒動靜,人民躁動不安,恐怕食糖價格低於市場價,他們也願意賣出去。”
本來就虧,再降價,更加虧。可是,總比血本無歸要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