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石西征,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保大四年、金天會二年七月,耶律大石到達可敦城之後,身邊很快聚集起一支頗具實力的兵力。金天會七年,耶律大石開始向南用兵,一度攻佔金國在漠北設立的兩座衛所。
面對耶律大石的威脅,金國朝廷決定向漠北用兵,金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完顏宗翰在雲州調兵遣將,派耶律餘睹率軍兩萬進攻可敦城。
耶律大石是契丹皇族,耶律餘睹也是契丹皇族,天會八年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稱王已久,在周邊部落人望很高,完顏宗翰派耶律餘睹前去平定這股最後的遼軍,其實很擔心耶律餘睹到了可敦城就歸附了耶律大石,畢竟當年昏君天祚帝逼反了耶律餘睹,現在遼主換人了,耶律餘睹迴歸祖國也不是不可能。
為了防止耶律餘睹降遼,完顏宗翰在耶律餘睹出發前將其一家人遷到上京會寧府監視居住。
很多人不理解,既然金國如此不信任耶律餘睹,為何還要重用他去對付耶律大石,金國自己的名將完顏宗翰金兀朮這些人隨便挑一個去西北作戰不就行了嗎?
直到有一天我我買了一張3d版的中國地圖,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從金國到草原雖不遠,但路途極其難走。。
中國是個雄偉壯麗的國家,從西到東有許多崇山峻嶺。從新疆開始橫亙著阿爾泰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燕山、大興安嶺六座大型山脈,而把六座山脈的北側沿邊畫成一筆畫,就構成了我們中學歷史課本中最熟悉的古代封建王朝的北部疆域,鼎盛漢朝缺了大興安嶺,鼎盛明朝缺了阿爾泰山,唐朝和清朝能能將兩端合圍,北宋啥也沒有。
疆域線以南,是中原王朝興盛時能穩定控制的領土,但疆域線以北,除了大清以外歷朝歷代都無法控制(給大清點贊)。耶律大石所在的可敦城位於今蒙古國中部,與首都烏蘭巴托同屬於色楞格河平原,在肯特山以西杭愛山以東。
金國雖然佔據了中國北部,但依然在大興安嶺、燕山、陰山三座山的南側,如果金國想要征伐可敦城,大概有三條路可以走:
一、從大興安嶺北部穿過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征;
二、從東京遼陽府穿過燕山和大興安嶺之間的遼河平原和錫林郭勒大草原北進;
三、從雲州穿越陰山山谷接著再穿越大漠北進。
從地理上看,從雲州出發中間要穿越大漠路最難走,但另外兩條穿越草原的路上卻分佈著大大小小無數個韃靼部落,這些韃靼部落與同為遊牧民族的契丹人習俗相同語言相似,是近親。
是近親的意思就是跟金國不對付,一旦金軍深入草原腹地,隨時隨地可能捱打。路途遙遠,主力遇襲尚可防守反擊,運糧隊如果遇襲,金軍只能敗退。
所以金軍要打可敦城,只能走最難走的大漠。
但問題又來了,金軍想穿過大漠,卻不認路。當年天祚帝多次逃入夾山,就是因為金軍不認路所以不敢追擊,茫茫大漠綿延千里,金軍將領中又沒有霍去病那種神仙,想攻打可敦城只能依靠原遼國將領。
與金國朝廷互相猜疑的耶律餘睹就這麼率軍出征,金天會九年秋,耶律餘睹終於穿越了大漠來到可敦城,然而此時可敦城已經成了一座空城,耶律大石已經率部西征。耶律餘睹在可敦城一無所獲,路途遙遠後勤又難以為繼,沒過多久也退兵回到雲州。
先說說耶律餘睹,這位由遼入金的宗室將領回到雲州之後考慮到自己越來越不受信任,難免會遭不測,於是秘密謀反,但很快被人告發。耶律餘睹帶著兒子逃入西夏,西夏吸取了北宋滅亡的教訓,拒不接納耶律餘睹,無奈之下耶律餘睹又逃往北邊的韃靼部落。韃靼部落首領假裝接納他們父子,卻在宴會上設伏將其斬殺,首級送回金國。
經此一變,金國內掀起了一場針對契丹人的屠殺,大量契丹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