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從徵柴榮,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藝高強的精壯男子,在中下級軍官中提拔了一大批素質高且忠於自己的心腹,並廣泛的安排到了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個行列。就這樣,趙匡胤藉著國家的政策,在給國家優選軍隊的同時又大大增強了自己在軍隊中的實力和威望。
顯德三年春天,趙匡胤隨柴榮征討南唐,此戰規格出乎尋常的高,南唐方面派出了皇甫暉和姚鳳領軍十五萬迎戰,駐紮在清流關,皇甫暉時五代時期的百戰宿將,歷仕後唐後晉來到南唐,是當時南唐難得的將才。
柴榮兵分兩路,自率精銳部隊攻打壽州,令趙匡胤率所部取清流關,趙匡胤軍隊數量遠少於皇甫暉,加之對方憑關據守,形勢對趙匡胤不利。但趙匡胤軍事才能實在優秀,研究了清流關的地勢地形後做出了部署:兵分兩路,一路正面佯攻,另一路由趙匡胤親自率領,翻山越嶺,從清流關背後出奇兵襲擊。皇甫暉仗著人多勢眾,一開始並沒有對趙匡胤太過重視,後周軍隊出現在關前時親自領兵在關前對陣,然而剛剛開戰沒多久,趙匡胤便從後方奇襲出來,皇甫暉中軍大亂,慌忙敗退,餘部退入滁州城。
滁州城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歷史名城,在五代時期就是江南重鎮,滁州城城牆高大,皇甫暉所率餘部人數並不少,如果據城不出,堅守是不成問題的,但皇甫暉也不知道是犯了什麼糊塗,趙匡胤追至城下時對著趙匡胤喊話,稱雙方各為其主,自己要在城外列隊迎敵,與趙匡胤決一勝負。
這種決策是非常腦殘的,部隊新敗,士氣低落,對方士氣正盛,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守城池,慢慢消磨對方計程車氣,但皇甫暉就這麼選擇了野戰決戰,趙匡胤大笑答應皇甫暉,讓你野外列陣。趙匡胤沒有趁對方陣型不穩時偷襲,而是等到皇甫暉列陣完畢,一聲令下,周軍全軍出動,趙匡胤身先士卒,抱著馬脖子衝鋒,周軍勢如破竹,趙匡胤風馳電掣直入皇甫暉面前就砍,皇甫暉大驚失色被砍中腦袋,戰鬥基本上就是一邊倒,唐軍全軍覆沒,統帥皇甫暉、副將姚鳳被活捉。
滁州之戰結束後不久,趙匡胤又在六合附近擊敗南唐齊王李景達,勝利班師,升任殿前都指揮使。
顯德四年,趙匡胤再次跟隨柴榮征討南唐,先是攻下壽州,接著攻打濠州。南唐大軍在十八里灘紮寨準備力戰迎敵,趙匡胤一馬當先縱馬過河攻破軍寨,一路攻城拔寨,先後拿下濠州、泗州、楚州,奪取了整個淮南。
後周這邊是一勝再勝,南唐那邊是一敗再敗。當時南唐在十八里灘前線的總指揮是齊王李景達,這位仁兄是南唐皇帝李璟的哥哥,後周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把李景達嚇壞了,於是領著剩下的唐軍一路逃回了金陵城。
眼看著周軍要一路打過來幹掉自己了,李璟徹底慌了,向柴榮提出,我不當皇帝了,我把皇位傳位給兒子,南唐不再稱帝,奉後周為正朔。
這一幕,與一百多年後的靖康之難真像。
而後周的表現,也跟靖康之難中的金國極為類似。柴榮不同意,集結軍隊,準備繼續攻打南唐。
柴榮在長江水集結了大規模的水軍,準備渡江直奔金陵。南唐的使節後周大營裡回來之後就勸李璟,自己國家與後周實在國力懸殊太大,不如再讓讓步,否則都城金陵也保不住。
當時南唐共有33個州,長江北14個,長江南19個,後周已經佔領了江北14個州中的10個,李璟經過思想鬥爭,又給柴榮獻了一份降表,除了之前的條件外,還主動把江北剩下4個州也送給後周。這下子,柴榮才算答應退兵,南唐總算保住了一條生路。
後周世宗柴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經許下願望,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顯德六年初,當時後周周邊的後蜀、南唐都已經被打服了,但北邊的北漢還未平定,北漢與遼國關係親密,柴榮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