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宰相寇準,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光義當皇帝這些年徵北漢,打契丹,戰西夏沒少折騰,國家依賴著好底子勉力支撐。為了維持國家機器高效全力運轉,趙光義需要一套自己的精英政治班子,可剛一即位時班子成員的兩位首相薛居正沈倫都是兄長趙匡胤的舊人,即使是後來回來再當首相的趙普其實還是趙匡胤的舊人。

畢竟奪了兄長孩子的皇位,趙光義迫切的需要真正的自己人,於是他想了個好辦法: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來充實政府各個職位,尤其是中書,必須從優秀的進士裡選取。

科舉制度雖然在後世被噴的一無是處,但在古代社會無疑是一種優秀的選拔人才機制。雖然起源於隋朝,但在隋唐兩朝,科舉取士的人數很少,大部分朝中高管還是靠著姻親、裙帶等關係,而並非由科舉進入政府進而提拔上來的。終唐一世,科舉取士不過數千人而已,趙匡胤在位期間也就錄取了一百多名讀書人。

趙光義大幅改良了科舉制度,在他的大力推動下,科舉錄取人數呈十倍的增加,這其中很多人後來都進入學士院任職。

學士院,有的文獻也稱翰林學士院,是宋代非常重要的政治機構,主要職能有擬定詔書、建言獻策,制定禮儀,編纂書籍等。幾乎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政策研究室,這些職能在古代中國都是國家內政最重要的事務,進入學士院任職的稱為翰林學士或翰林學士承旨(資歷較深的翰林學士)。國家正規考試選拔出來的最優秀人才待在皇帝身邊幹幾年,許多人都升任了宰執,也就是從趙光義開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才真正成為可能,普通百姓有了積極奮鬥科舉中舉,進而進入朝廷參與國家大事的希望。

有希望的國家,總歸是好的。

在老宰相趙普年事已高實在無力參與朝政之後,中書一直由李昉擔任首相領導執政,由於李昉這個人學問深、人品正、能力強,中書在他的帶領下一直穩定工作,幾個宰執成員互相配合,為趙光義分憂解難。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四月,寇準被任命為樞密副使,進入中書,宣告中書一團和氣互相配合工作的局面正式結束。

寇準是陝西華州(今陝西渭南)人,祖上曾經闊過,但到了他父親寇湘這兒就已經衰落了,寇湘曾經做過符彥卿的參軍,收入非常一般,但憑著祖上良好的文化傳承,家中一直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

北宋建隆二年寇準出生,因為出生在太平盛世躲開了五代的戰亂,加之家教好,寇準自幼學習就出類拔萃,史書記載,寇準七歲就能吟詩作對。

跟大部分好學生不同,寇準雖然學習好,同時卻也極為頑皮,上房揭瓦為所欲為。為了整治這個不聽話的劣徒,寇準老媽一氣之下找了塊秤砣砸兒子,秤砣不偏不倚正中寇準的腳,頓時鮮血淋漓,然後寇準就老實聽話了,從此專心學習。

只可惜,這個秤砣,成了寇準人生最後一個妥協物件,後來他遇佛殺佛,遇神殺神,直到最後玉石俱焚。

太平興國五年,寇準進士及第,是當年的探花郎,這一年的進士榜群星閃耀,堪比NbA96年選秀的黃金一代,榜上的李沆、王旦、向敏中等人後來都做到了宰執,這一榜進士被戲稱為“龍虎榜”。

太平興國五年的寇準只有19歲,在殿試的過程中,有個環節是是皇帝會到考生的考位上閒聊兩句,其實就是皇帝愛才,跟進士們拉拉家常聊聊天,有特別對胃口的就重點栽培,不對胃口的就給朝廷按照幹部管理辦法常規培養。

寇準在殿試之前填報各種文書時候,當時有個書鋪老闆就勸寇準,皇上不喜歡年紀小的,如果皇上要問到年紀可以多報幾歲,免得因為年齡太小皇上覺得不靠譜把你刷掉。

宋代的書鋪是專門幫助考生申報各種考務資料的,有點兒類似於我們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