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氣貫山河,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暴露了辛棄疾的性格:武斷、好殺。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武斷就是有魄力,好殺之人全都善戰,殺伐果決的性格以南宋當時所處局面而言不一定是壞事,但對於辛棄疾個人來說,殺降不詳,日後很難不遭反噬。

江西提點刑獄上任不到一年時間平定叛亂,辛棄疾再次受到朝廷提拔,轉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湖北因北臨河南,當時不少流民南下進入湖北,地方上治安很差。辛棄疾為了儘快恢復治安,日常處理偷盜之類事件“得賊輒殺”,該殺的不該殺的全殺了。

亂世該不該用重典?這不僅僅是個法律問題,更是個哲學問題,我們這裡只說辛棄疾的治理成果:江陵府一帶經過辛棄疾的“嚴打”,田舍儼然。

面對盜賊亂軍辛棄疾很有一套,但如果換成不聽節制的同僚就不一定了。鐵腕的辛棄疾很快遇到一樁棘手的案子,有老百姓前來狀告,江陵當地駐軍毆打百姓。

江陵駐軍屬於朝廷直管,統制官叫做率逢原,一向強橫。辛棄疾找到率逢原,要求其對毆打百姓的部下進行嚴懲,沒想到直接被率逢原頂了回去:我的部下怎麼處置那是我的事兒,無需府衙操心。

一般來說,軍隊的紀律是要強於政府的,尤其是在地方上的駐軍,在遇上民間糾紛按照軍紀軍法來處理往往比法律懲罰的更嚴重,原本率逢原按照軍法處置什麼事兒都能解決,但辛棄疾前來興師問罪後兩人直接談崩,誰也不買誰的賬,小事化大,矛盾升級。

眼看著問題難以解決,辛棄疾一封奏疏上到朝廷,彈劾率逢原胡作非為,率逢原毫不示弱,也上疏一封彈劾辛棄疾干擾部隊。

只要不是觸怒皇帝,朝廷對於官員之間的矛盾一般都是儘量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辛棄疾和率逢原的矛盾也被如此處理,兩人後來分別被調離江陵府,辛棄疾調任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撫使。

湖南自古以來多湖泊,湖泊多的地方就容易滋生匪患,當年岳飛剿滅楊太就是發生在湖南洞庭湖一帶。淳熙六年,辛棄疾來到湖南之後,面對當地橫行的匪患和虛弱的官兵,立即向朝廷上疏一封,請求允許他在當地招募軍隊維護治安。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轟轟烈烈,辛棄疾開府募兵,以“飛虎軍”的名義募集精兵數千人,戰馬、鎧甲一應俱全,為了這支軍隊日常駐防、訓練,辛棄疾又在潭州城外找了處地方,開始修建營寨作為飛虎軍的大本營。

激勵咣噹一通折騰,飛虎軍是越來越有聲有色了,可辛棄疾又發現一個難題:沒錢了。

不光打仗是燒錢,養兵備戰同樣燒錢,數千士兵的軍隊除了之前置辦好的武器裝備外,每天的訓練消耗、軍糧等都需要錢來支援,而且當時還有個最大的吞金獸-飛虎軍營寨還沒建好,這一切的一切,都得花錢。

史書沒有記載辛棄疾到底是怎麼解決這麼多龐大的軍費開支的,只是說了一句話“經度費鉅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

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撫使相當於省級領導班子成員兼軍事長官,手中權力非常大,為了飛虎隊營寨的迅速建成,辛棄疾利用權力採用了一些特殊手段籌備費用,而這些特殊手段很快便傳到朝廷,在言官的激烈彈劾下,當初批准成立飛虎軍的孝宗意識到飛虎軍再繼續下去要壞了朝廷規矩,於是派使者向辛棄疾送去金牌,嚴令停止所有飛虎軍籌建行為,不得再額外花錢。

沒錯,金牌,就是當年趙構給岳飛送的那種金牌,接到金牌的辛棄疾沒有像岳飛一樣立即奉命行事,而是做出了一個很冒險的舉動:頂住壓力,先把飛虎軍營寨修完再說。

重壓之下,辛棄疾也不敢大意,嚴令包工隊一個月內必須把營寨修完。當時飛虎軍的營寨工程接近尾聲,但湖南夏季多雨,燒鑄瓦片不易,包工頭就找到辛棄疾坦言因為缺瓦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