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孝宗禪位,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構的死讓孝宗異常傷心。
趙構自己是個不孝子,所以對下一代的挑選與培養特別重視孝道。年少入宮的孝宗在諸位大儒的悉心教導下,終於成長成一位孝子皇帝,對趙構非常孝順。
我這裡說孝子皇帝沒有嘲諷的意思,而是孝宗的種種孝順行為確實實至名歸,堪稱楷模。趙構退位後,孝宗身為皇帝在處理重要國家大事時總會向趙構彙報,除了逢年過節必須的探視,平時也經常到德壽宮走動探訪趙構,孝宗以身作則在朝中提倡節儉,卻給德壽宮撥鉅款來滿足趙構的奢侈享受,幾十年如一日。
一個人孝順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有可能是裝的,孝順幾十年,那人家是真的孝順。
淳熙十四年十月趙構駕崩之後,孝宗罷朝服喪連著兩天滴水不進,喪事過後正常情況下皇帝要出來正常上朝主持大局了,但孝宗卻依然繼續服喪,群臣上表求了五次,實在無法在推卻了才結束服喪回朝。
喪事雖然結束了,但不代表親情就結束了,孝宗回朝之後,每天處理完朝政總會到德壽宮停留一段時間,但德壽宮離皇宮畢竟有一段距離,政務繁忙的狀態下天天到德壽宮去懷念又實在太累,到了十一月,孝宗想了個辦法,既不耽誤自己到德壽宮懷念趙構又不耽誤處理國家大事-詔太子趙惇參與朝政決策。
皇帝還活著,太子就提前參與朝政決策,一般就意味著太子可能要提前接班了。
太子趙惇之所以能夠成為太子,來自於孝宗的一樁違規操作。
孝宗與原配郭皇后有三個兒子,老大鄧王趙愭、老二慶王趙愷、老三恭王趙惇。三人都是嫡子,但鄧王趙愭最為年長,是名正言順儲君人選。
孝宗在位期間,國家政局穩定國際形勢總體和平,沒有太把立太子當回事兒,但隨著幾個兒子逐漸長大,相互之間卻展開了儲君之爭。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六月,宗正府上報了一起“嫡孫案”,說是鄧王趙愭和恭王趙惇兩人各自為自己兒子在爭奪“皇嫡孫”的名分。按照制度但凡皇帝嫡子只要能生出兒子的,第一個生出來的可以封為“皇嫡孫”。
不要小看兒子的作用,皇帝雖然後宮佳麗三千,但生兒子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完成的任務,能生兒子、多生兒子的皇帝才能確保國家今後的朝政順利平穩交接。因此,在皇子爭嗣的時候,相同條件下誰更能生往往可以對最終皇位歸屬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嘉靖皇帝對皇孫萬曆的寵愛、康熙皇帝對皇孫乾隆的器重這些都是在史書上有記載的,如果兒子能受封成為皇嫡孫,成長過程中再受到父皇的寵愛,自己的皇位就大有希望了。
乾道元年恭王兒子首先出生,雖然他只是皇三子卻首先生出兒子,想必能在儲君之爭中佔得先機,於是恭王高高興興的跑到宗正府去申報登記,希望給兒子爭得一個皇嫡孫之名。可到了宗正府卻被告知,鄧王剛剛來登記過,皇嫡孫的名號先到先得,已經被鄧王搶注了。
原來就在恭王兒子出生兩個月後,鄧王兒子也出生了,根據宋代制度,皇孫以先申報者為準,不管你什麼時候生的,向宗正府申報登記後才算你生了。而鄧王兒子一出生第一時間就去宗正府申報,恭王來給兒子申報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此時鄧王早已申報完畢,皇嫡孫已經花落鄧王家了。
搞出這種烏龍在兩宋還屬頭一回,宋朝皇帝子嗣一向不旺,一般情況下很少出現皇帝好幾個嫡子,而且嫡子們還扎堆兒生出皇孫的情況,
一個先出生,一個先申報,鄧王恭王二人互不相讓,都主張把自己的孩子登記成皇嫡孫。不僅二王互不相讓,二王背後的政治勢力也開始暗流湧動,恭王的老師諫官王淮到處製造輿論,說恭王孩子先出生,應當從實際出發受封為皇嫡孫。而鄧王的岳父、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