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鹹平之治,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有戰功,威望還高,張齊賢來西北,能壓得住陣腳。
兜兜轉轉幾十年,張齊賢又來到了邊疆。
不過對於張齊賢來說可能並非壞事,中央政府並非適合他的地方,由於路子野、太豪放,張齊賢做事頗有些江湖混子的味道,上一次太宗朝端拱四年,張齊賢與李沆同朝為相,張齊賢還是李沆的領導,幫李沆安排了兩個親信。結果這事兒讓趙光義知道了,怒斥了兩個宰相任人唯親胡搞瞎搞,張齊賢為了兄弟義氣自己扛下來給皇上認錯,結果被免了職。
張齊賢為了李沆兩肋插刀,李沆可不一定就領情。真宗即位之後,兩人同為同平章事,二人並相,張齊賢不再是李沆的領導,李沆對張齊賢逐漸不再買賬,加上自己還是真宗當太子時的老師身份特殊,兩人政見分歧越來越多,矛盾越來越大。
鹹平三年十一月,張齊賢江湖作風再次爆發,朝廷舉行朝會,君臣上下都坐定了之後,張齊賢一身酒氣的走了進來,撞撞跌跌幾次差點摔倒。在這麼莊重嚴肅的場合“喝多了”,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張齊賢很快被罷免了同平章事的相位。
回家歇了大半年,西北局勢越來越惡化,朝廷需要一個懂軍事的大佬到西北坐鎮,張齊賢出山了。
回到了西北邊疆,張齊賢很興奮,李繼遷很不爽,張齊賢的大名他是聽說過的,搞不清楚張齊賢實力之前,他不太敢輕舉妄動。
不過張齊賢也沒讓李繼遷等太久,他到任之後,李繼遷突然發現不對勁兒,西南面的番邦開始不聽話了。
原來張齊賢到了之後就開始聯絡党項西南的諸部,共同對付李繼遷,大宋是天朝上國,宰相親自籠絡人心,幾個番部都很識趣,不再聽李繼遷調遣,這其中尤以吐蕃六穀部首領潘羅支實力最強,在張齊賢的策動下也歸附宋朝。
潘羅支倒向宋朝給李繼遷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麻煩,那就是馬匹不夠用了,潘羅支的地盤上產馬,現在不賣給李繼遷了,李繼遷的騎兵眼看著就要退化成步兵,焦慮的很。
可焦慮歸焦慮,張齊賢不鳥他,他又不敢貿然去打張齊賢,只能在漠北的草原上乾著急。
按照當時的狀況,稍微耗一段時間就可以主動進攻李繼遷了,可張齊賢就是沒機會,因為他只有兩萬兵力。
聽起來似乎挺魔幻,北宋西北十二州經略張齊賢大人卻真的只有兩萬兵力,因為其他軍鎮的兵力都在防禦遼國,能抽的出來的也就這兩萬人了。
為了徹底消滅李繼遷,張齊賢向朝廷求援,建議調江淮一帶的兵力到西北補充軍隊,可報告打上去,一直毫無反應,就這樣到了鹹平四年十二月,張齊賢要的援兵沒來,朝廷的調令卻來了。
張齊賢被免去西北十二州經略一職,改任永興軍節度使。
有史籍記載是真宗忌憚張齊賢權力過大、掌兵太多威脅中央,真實的歷史真相已不可考,但我們所知道的就是在關鍵時刻張齊賢被調離,李繼遷喘了一口氣。
鹹平五年三月,堅持了一年多的靈州城被李繼遷攻陷,城陷之前,北宋派去的多支援軍都被李繼遷擊敗,原因很簡單,李繼遷圍城大軍是5萬精騎,託了宋軍運輸隊的福,搶來的糧食管飽夠吃,而北宋這邊呢?
張齊賢留下的2萬軍隊沒增員一人。
其他將領的部隊那是防備遼國的,誰也別想徵調。
說是宋真宗懶政也好沒,說他無能也好,反正靈州是丟了。靈州城失陷之前,守將裴濟急的向朝廷多次求援都求不來,最後把手指刺破寫血書給朝廷求援,最終援軍都沒能到達靈州。
裴濟調任靈州守將兩年,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和加強城防,城陷之後不肯投降李繼遷,拼死抵抗夏軍戰死沙場。
這樣有能力有作為的英雄,死的讓人惋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